殷谦20岁时就从事党报新闻记者的职业,据说曾因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而屡遭来自媒体内外的打击。终于,他还是承认他无法适应这个职业,因为他的性格无法让多数人满意,甚至他所在的媒体单位也对他忧心忡忡,觉得他不谙世故。从地方小媒体到中央大媒体,中国大大小小的媒体殷谦几乎都经历过,别的记者都是从"小记"到"大记"再到"名记",越做越大;他却是从小媒体到大媒体、再从大媒体到小媒体的记者,越做越小,小到最终失去了记者这个职业。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他的秉直和正直导致他无法与媒体大环境相融。殷谦曾开玩笑说:"如果记者这个职业仅仅是一个饭碗,那我宁愿不要这个饭碗,我就是饿死也不当这个记者。"殷谦说这句话的时候笑得很灿烂,但是我认为他并不是开玩笑。
1998年,21岁的殷谦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中国作协年龄最小的会员。也就是那一年,他又开始了文学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诗歌、杂文和小说等。2002年是年仅25的殷谦转型的一年,他开始由记者转向编辑工作,最终因"责任心"曾几次将他逼到了"失业"的境地。
当然,殷谦也有负气的时候。2003年殷谦在西安曾受聘于一家近似于"风花雪月"的少年杂志。他一改往日的严肃态度,主编起少年朦胧情感的文学内容。殷谦视其为"幼小心灵的毒品",没想到结果令他自己都咂舌--杂志发行量竟高达26万册!当时各地有不少家长投诉,杂志曾几度被电视报刊等众多媒体以不良读物曝光。真正有积极意义的好东西被排斥,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却大受市场欢迎,这对殷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离开西安后,就连他的亲人都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在做什么。
自2006年开始,殷谦把目光投向网络,开了自己的博客。殷谦说:"从网络来看,大部分人比较喜欢看娱乐方面的资讯,那么我就以关注娱乐为名,行批评社会万象之实。"殷谦就这么做了,并且一年内不断发表犀利激昂的文字,希望能以笔为旗,将沉沦在物欲中的大地唤醒,呼唤人们树立起清洁健康的精神旗帜,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信仰。尤其是在当今作家纷纷下海,文学日渐市场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时代,殷谦在很多读者心目中越来越像一个理想主义者,成为那些穷酸文人的"精神支柱"。很多老作家都认为,他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精神卫士"。在市场经济的魔力操纵下,原本已经转化为商业的中国文化再一次降下了精神的旗帜,脱光了身子争先恐后地扑向商品经济的大潮中。
在新一轮商品经济大潮全方位的冲击下,原本已迅速向商业转化的中国文化进一步贴向市场。严肃的文学刊物纷纷掉头转向,群起而跟风,文学作品的质量与日俱下。用殷谦的话来说就是:"文学不再清洁,严肃期刊和出版社大都成了市场的奴隶,摇身一变成为市场的'二奶',被当今社会崛起的书商所包养,编辑放弃原则,作家签约卖身,最后一些发誓要坚守纯文学阵地的作家也经不起市场的诱惑而倾倒,放弃了原有的价值取向和文学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