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诸侯之所以结成联盟,名义上是匡扶汉室,其实是在寻找机会。在他们之前,董卓抓住了机会,一个人独享了胜利果实。有这么一个榜样,其他人很有些“见贤思齐”的想法。对他们来说,打倒了董卓,自己无论在政治资本上还是实利上,都会有极大收获。既然只想捡便宜,自然是出工不出力,因为没有人想拿自己的家底去同董卓“死磕”。十八路诸侯的联盟解散之后到曹操统一北方之前,导致天下战乱不断的正是袁氏兄弟、公孙瓒、孙坚、曹操、张杨、马腾、张邈、陶谦等地方诸侯。
十八路诸侯的救驾之举虽是雷声大雨点小,做样子的成分居多,其中还夹杂着捡便宜的心理,但毕竟这些诸侯名义上还是拥护“政府”的,听到有人号召就跟着站了出来。还有不少诸侯连姿态都懒得做,刘焉父子和刘表就是其中的代表。
益州牧刘焉是汉景帝四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在汉灵帝时代他毛遂自荐去治理益州。临行之前,汉灵帝特别召见了他,对他说了不少推心置腹的话,无非是希望这位亲戚将来能够为政府出力。可是,刘焉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上任之后他同“中央”断绝了来往,在“政府”最需要他的时候玩起了隐身把戏。刘焉死后将位置传给了儿子刘璋,完全把益州变成了自家的“自留地”。
刘表同刘焉一样,也是汉室宗亲,同样是鲁恭王刘余的后代。身为荆州刺史的刘表地盘很大,“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在汉末地方割据势力中,刘表算得上是一个“大军阀”了。
如果刘表、刘焉、刘璋等人能够坚定地支持“中央”,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相信当时很多“墙头草”也会跟着响应“政府”的号召。可惜,这几位皇亲觉悟都不高。
社会动荡时期,考验人的机会多,人性的弱点能得以充分暴露。
三国时期反复无常的代表当数吕布,三姓家奴的称号不是白叫的,数数吕布跟过的人,一只手都不够用。在《三国志?吕布传》中,陈寿是这样评价吕布的:“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吕布生得一表人才,器宇轩昂,极有男子汉气概。不过,相貌出众的人往往爱慕虚荣,吕布也有这个毛病。他的老乡李肃对此十分了解,知道对自命英雄的吕布来说,名马的诱惑力是难以抵挡的,因此在“策反”吕布时主张送以赤兔马。果然,吕布见马之后大喜,爽快地用义父为筹码做成了这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