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是打造中国软实力的第一步。一个国际形象不佳、严重与国际规范脱节、不懂得使用国际规范语言的中国是刺激产生"中国威胁论"的温床;相反一个懂得国际规范,了解国际文明基本准则和全面遵守国际规范的中国,将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被世界各国尊重,消除和化解"中国威胁论",并让许多国家觉得中国具有道德感召力和号召力,并具有世界级领袖的"魅力"。
当然,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不光是依靠形象策略和公关,更依赖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和人权制度建设不断的改善和进步,离开了这一条来谈打造中国的软实力和提升中国国际形象那就成了"空中楼阁"般的奢谈了。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是制度建设为主,形象策略为辅,这才是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关键。
中国崛起策九
"南方"的跃升和中国的崛起
有两个事件显示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第一是西方媒体掀起了新一轮对"中国威胁论"的报道,不同以往的是这次"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调集中于中国经济崛起对西方优势地位形成的全面挑战和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关于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讨论,中国一词以前所未有的频度出现在西方著名媒体的报道上。2006年9月11日德国著名刊物《明镜周刊》以中国为封面主题报道中国,封面上描绘的是无数森严的秦始皇兵马俑,手持电视、冰箱、手提电脑、手机、轿车、高速列车等物品,并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来自远东的进攻"。众多的兵马俑象征着中国庞大的人口,手持不同产品象征着中国从简单加工业向现代化工业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转型,图文配合在一起,制造了"中国经济威胁论"和中国经济"进攻西方"的视觉效果,而长达十几页的正文则着力渲染中国经济威胁西方的论点,文章最后开出的方案是欧洲应当同美国紧密联合,全面围堵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世界结构性变迁和西方文明优势地位的坍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能完全代表德国社会、特别是经济界和企业界的主流观点,但中国崛起进入新阶段即产业升级和迈向独立自主、科技创新型国家,进而能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一争长短的事实,使西方社会普遍感到一定的担心和恐惧。对于这一点,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中国人普遍能够感受到。第二件大事是中国近年的外交盛宴显示着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先是国内俄罗斯年的逐步谢幕,再是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接着是东盟和中国10 1的南宁峰会,最后是中国外交的重头戏--中国非洲峰会。中非峰会将几乎整个非洲大陆国家首脑搬到了北京,非洲48个国家的元首和部长来北京参加峰会,中国外交战线出现盛况空前的大好局面。在这两件大事中蕴藏着重要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信息,值得我们加倍留心关注。这两个事件反映了中国崛起和世界局势都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变迁,具体说来,中国崛起在以下三方面有可能改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国际结构和秩序: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秩序结构和世界经济不平等的问题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南北东西"问题。"南方"和"东方"并不完全等同地理上的概念,主要指的是经济上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亚洲除了日本,非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北方"和"西方"指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西欧和日本)。北方国家,也就是工业化国家只占世界人口很小一部分,却在经济产出和国际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垄断地位。西方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著名的左派理论--依附理论,此理论认为世界各国按照经济、贸易和科技水平可以分为中心、边缘地区,后来华伦斯坦(Wallerstein)还据此发展出世界体系理论,增加了一个半边缘地区,其观点简述如下:中心地区即发达国家,通过有利的经济和贸易地位,向边缘地区也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成品,而边缘地区被跨国企业完全控制并有意识引导向单一的经济产品,因此边缘国家只能向西方出口原材料、能源和单一的经济作物。边缘国家虽然通过了民族革命赢得了独立,但在经济上却完全处于依附地位,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残酷剥削而无法发展自己的民族产业。旧的殖民主义走了,但新的经济殖民主义来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下难有出路。虽然西方左派的理论有一定的偏颇,但是在看待国际经济贸易不平等问题上还是具有相当洞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