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魏裔介回到府上洗了把脸,又显得无比清醒,思忖片刻,刚要展卷疾书,有吏来报:“魏裔介接旨。”
魏裔介急忙冲出屋外,跪于院中接旨:“经吾皇恩准,魏裔介因在家守制期满,官复原职,钦此!”
魏裔介接过圣旨,谢过皇上。待信使走后,魏裔介回屋继续写他的奏折,全意如下:
吏科右给事中臣魏裔介恭敬题奏:
为彰显我圣明之朝善意之举,为化民正俗的良好前提,为秉承天地间正气,为鼓励世人盛举,为感化那些贪婪之徒,使之廉洁,怯弱之人使之坚强,为褒扬明末遗臣的忠贞,激发九泉之下的生气,以为后人树立榜样。
臣以为应及时表彰前明为国而殉难的忠臣,此举一旦实施,那将是我朝的旷古恩典。在此,愚臣要恭敬地向皇上举出平时愚臣的所见所闻,仰望圣上听取,并发有关衙门再详加考察,以鼓励臣子的节操一事。臣听说遭逢升平盛世,忠良的臣子则建立功绩,遭逢国家动荡战乱,壮烈之士就痛心疾首。为此有的臣子为报答皇上推食解衣的恩遇,而刎颈自杀,血溅衣袍,有的落个粉身碎骨,甚至满门抄斩灭九族来报答皇上的恩典。这一些忠臣在晚年都表达了忠贞不贰的心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树立了中流砥柱的榜样。虽然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从容不迫,表现的形式虽不一致,但都秉承天地间的正气,可与日月争辉。因此,前代的君主,莫不表彰殉国的忠魂,来尊崇忠孝节义。例如:古代周武王攻入商朝,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坟墓培土致祭,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为元代的臣子余阙建祠祭祀。比干是商朝的忠直臣子,余阙是元朝的忠义之士,但是这一王一帝,在刚刚立国之时,其他国务未及处理,就首先表彰忠魂,实在是为了维持风俗教化,激励众臣遵守三纲五常,使新一代臣子明白做臣子的职责和伦理。自从明朝失去政权,贼寇势焰熏天,崇祯饮恨自尽,后宫的嫔妃也随之自尽而死。君主为国家而死,而臣子即遭受亡
国之难。为此,这时正是作为臣子肝脑涂地的时刻,当时在宫的各个臣子,虽然他们不会身骑战马挥刀冲杀,像瞻尚那样战死于绵竹;像晋代的卞壶那样战死清溪,但他们都保持节操殉帝而死,尸体横卧在皇宫前。这种作为,可用金石来记载他们的忠贞,像青松那样遇寒冬而不改颜色。忠义良臣被摧残于一时,他们的名声将流传千古。这些人确实应该受到上天的怜悯,也是我圣明之朝所应该赞叹的。对这些忠臣我朝要列举姓名修庙建祠,树碑立传大加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