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谦卑关羽骄:山峭者崩,泽满者溢陆逊
骄敌可以使其放松警惕,在精神上解除武装。骄敌之法很多,譬如能而示之不能,有备示之无备,兵锐示之兵弱,以及用言语谦让敌人,对敌将歌功颂德等,都可以起到麻痹对手,使之掉以轻心的作用。
历史上永远不缺乏因大意和刚愎自用导致失败的事例。《孙子兵法?计篇》中,有一条谋略叫做“卑而骄之”。这是孙子十三诡道之一,意思是指敌人卑视我方,就借机骄纵他。
公元219年7月,吴将吕蒙建议孙权乘关羽和曹操作战围樊城的时候,偷袭荆州。这建议正合孙权之意,于是便委以吕蒙重任,命其伺机夺回荆州。可是,吕蒙发现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警惕性很高,荆州军马整齐,沿江又有烽火台警戒,互透军情,很难正面攻破。正在苦思偷袭之计,陆逊来访,教给吕蒙一条诈病之计。陆逊说:“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中矣。”蒙大喜悦:“真良策也。”乃托病荐未有远名的陆逊以自代。
关羽得到消息知道吕蒙病重,已调离陆口,新来的陆逊名不见经传,遂有轻敌之心。他还收到了陆逊送来的礼物,附上一封措词卑谦的信函。在信中陆逊首先回顾双方联盟克敌之利,用以表明无异意,使关公失去警惕,接着对关公低声下气,歌功颂德,赞关公擒于禁等之功“足以长世”,说什么连“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也不及之,同时诚恳地要关公不要轻敌,因“操猾虏也,虽云师老,犹有骁悍”要“广为方计”,以获全胜。其词卑,其意似诚,好像尽为之谋,宛如一家。“关公览书毕,仰面大笑,无复有忧江东之意”,觉得这个年轻书生人不错,用不着防范,于是,下命令把原来防备东吴的军队陆续调往樊城前线。
就在这时,曹操听从司马懿之计派使者来到吴国,要孙权夹击关羽。孙权早已决定要袭取荆州,所以马上复信,表示同意。这样,原来的孙、刘联盟抗曹,一下子变成了曹、孙联盟破刘,形势急转直下。孙权拜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各路兵马,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到了浔阳,命士兵们穿了白色的衣服扮作商人,借故潜入烽火台,攻取了荆州。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关羽才知道自己对东吴的防备太大意。为了重振军威,他带着日益减少的人马准备南下收复江陵。但是,在吕蒙、陆逊的分化瓦解下,他只能步步败退,最后只有困守麦城。在小城既得不到西川的消息,又盼不来援兵,他只好带一部分士兵偷偷地从城北小路逃往西川。但他哪里知道,吕蒙早已派兵埋伏在那里了,一阵鼓响,伏兵四出,关羽被生擒活捉。同年12月,关羽被斩首,荆州各郡县皆归东吴。
关羽之死,可谓千古悲歌。其人堪称“武圣”,一生忠义,几近完人。只因为一个“傲”字,不得善终。像关羽这样的英雄,尚且大意不得,其他人哪里还有大意的理由。
古人曾说:“胜不骄,败不馁。”取得成功的时候,决不可骄傲;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决不能气馁。无论做什么事,做什么工作,都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谦,是态度上的敬让而不自大。卑,更是一种心情上的礼貌与客气。两者相辅相成,心甘情愿地真挚付诸在行动上,才不会失之肤浅、虚伪。
晚清重臣李鸿章引荐德国人梅廉朵夫到朝鲜担任官职,启程前,李鸿章提醒他:“拜见朝鲜王,记得要行三跪九叩之礼。”梅廉朵夫并不苟同,李鸿章坚持说:“否则,你会被赶回中国来。”
将此忠告谨记在心的梅廉朵夫,在谒见朝鲜王时,特别把深度的近视眼镜取下,恭谨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因此很顺利地融入朝鲜的官场里。不坚持自己的身段,愿意“入境随俗”,体贴对方之余,同时也说服了自己,不会觉得受辱。
“如果我在无意间有所冒犯,请你原谅!”这种谦卑,不但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因为表现诚恳的关心,而赢得友谊。尤其,是非对错还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愿意主动道歉致意,并且不刻意争辩自己是对的,更可以锻炼自己宽容的心胸。
表现谦卑,并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好处。而是在消极的那一面,让自己和别人,都好过一些;在积极的那一面,经过自省之后有所学习成长。遭遇挫折的人,将因谦卑而放弃埋怨,重新找到成功的方法。拥有成功的人,也将因谦卑而不自满,表现友善亲切的质感。
西方有一句谚语:“谦卑,是一种美德;但是,当你知道拥有它,就会失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