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福田赳夫结束了3年的执政生涯,大平正芳通过竞选接替了自民党总裁和首相职务。福田赳夫当政时期,他是自民党干事长,同时他与福田赳夫都曾在佐藤时代及田中时期任过大臣,同福田赳夫有过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可称得上是政治上的同路人。
中日的合作正朝着多领域进行,不仅包括外交,还有经贸、金融、文化交流,可以说友谊交往的渠道在不断扩宽。这对中日两国的发展都十分有利。那么日本政府首脑在中日友谊发展进程上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这里面也有不少阻力和困难,两国领导人又是如何克服和战胜的呢?
中日两国建交的那一刻
铃木善幸从1976—1977年任福田赳夫内阁农业大臣,也曾任过大平正芳时期的自民党总务会长。可以说佐藤荣作、田中角荣、福田赳夫、大平正芳、铃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竹下登等,他们都是同事同僚。特别是中曾根康弘曾先后在佐藤内阁担任运输大臣,防卫厅长官,田中角荣时期又任通商产业大臣兼科技厅长官(国务大臣),福田赳夫时期任自民党总务会长,铃木当政期间他任行政管理厅长官(国务大臣)。铃木执政3年届满,中曾根康弘脱颖而出成了日本首相。
中国人对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十分敏感,因为中国人民深受日军侵略的伤害,日本官员到供有战犯灵位的地方去参拜,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想表达什么呢?事实上,这种行径严重伤害到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要说的这位日本首相是中曾根康弘。
中曾根康弘,1918年生于群马县高崎市,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1941年)。1947年起先后14次当选为众议员,历任民主党组织局长(1954年)、自民党副干事长(1955年)、副总务会长(1958年)、国务大臣、科技厅长官(1960年)、自民党宪法调查委员会委员长、科委会委员长(1961年)、外交调查会亚非小组委员会委员长(1965年)、拓植大学校长(1967年)、运输大臣(1967年)、防卫厅长官(1970年)、通产大臣、科技厅长官(1972年)、自民党干事长(1974—1976年)、总务会长(1972、1977年)、行政厅长官(1980年),1982年起连任两届自民党总裁、总理大臣。有趣的是从福田赳夫之后的几任首相都选择了福田康夫当秘书。
这几任首相的演讲稿似乎都经过他的手。可以想象他的位置十分重要,这也是福田康夫日后登上首相宝座的丰厚资源。1984年2月6日,中曾根连任首相发表演说的内容是其以改革和挑战为主题,提出以“自主、合作、创造为旗帜”,创建日本的“宏伟文化和福利国家”。在施政方面他提出三大基本改革设想,即行政改革,精简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提高政府部门效率及整顿公司团体;财政改革,恢复财政适应能力,协调指导国家与地方及民间的关系,以保持社会经济机制的活力;教育改革,改革教育体制,实行教育内容弹性化,教育方式多样化,强调重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他在演说中称21世纪为日本的世纪,主张将实现高度情报化社会置于面向21世纪中长期经济发展重要战略动因的位置。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他深谋远虑地提出应开创日本经济发展的新路,建议把物质丰富后日本民族能否尊崇高尚情操,尊重人格和礼仪,维护团结,为世界各国所尊敬,作为建设融合东西方文明的日本未来新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他认为改革和挑战势必遇到对日本民族命运的考验,唯有克服这一难关,日本才有希望。
1984年2月6日,中曾根康弘在就职演讲中说:“我再次担负起内阁首相的重责,常常感到目前正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必须加强维护国际间的信赖,坚定地巩固国内的政治体制,为向21世纪迈进做好准备。围绕我国内外环境和时代的潮流,最近明显出现了变革的征兆,我深信我国也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福利、外交和安全保障等领域,迎接日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