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的一篇短文《读了“孩子的诗”》。文中引了一首孩子写的诗,口气也颇大:“别看作者小,诗歌可不少,一心超过杜甫诗,快马加鞭赶郭老。”
为回答此诗,郭沫若也写了一首:“老郭不算老,诗多好的少;老少齐努力,学习毛主席!”
这首诗可以澄清一段公案。以前有人引“诗多好的少”来描述郭沫若的作品,殊不知这正出自郭本人之笔。说明在其心里,对自己作品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学习毛主席”,作为诗句,虽过于直白,但可以反映郭的心情。后来郭沫若还专门写出《学习毛主席》一文,发表在第二年年初的《中国青年报》上,以表达自己重新入党的心情。
三
以上一类集中反映时代热狂情境,反映郭沫若对毛泽东虔敬态度的诗作,是当年诗歌写作的主体。这些诗大部分收在1959年出版的《长春集》里,但收入后来较为流传选本的并不多。这大约说明,时间自有其严峻判断。
但是,我们这里所介绍的诗作,还远非郭沫若1958年的创作全部。当年他还有“百花齐放”一组百余首诗作,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没有一一记述。
2月25日的《诗刊》第二期上,发表了郭沫若“牡丹”“芍药”“春兰”三诗。刊出之后,有朋友就对郭沫若说:“跃进一下,就作足一百首来!”郭沫若一口应允:决心来完成这个“小”任务。所以便于3月30日开始,写以《百花齐放》为总题的咏百花诗。
一百首诗,在当时的郭沫若,几乎不算什么(当年他的《女神》,收数年诗作,不过五十来首)。仅用了十天,便大功告成。
4月3日,《人民日报》开始发表这组“百花齐放”,每期若干首,一直到6月27日才结束,共发表一百零一首。其实郭沫若不止写了这些,“实际写了一百零五首。我把油桐花、真珠兰、王莲和金银花四首抽掉了……”
十天之内,“跃进”出一百多首咏花诗,质量若何呢?我们不妨摘录几首来读读:
波斯诗人曾经把我们比成酒杯,
但他错误地只用来作自我陶醉。
我们今天是要为大跃进而干杯,
高呼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万岁!
黄河之水今后不会再从天上来,
高峡出平湖,猿声不再在天上哀。
最大的变异要看黄海变青海!
全民振奋,真真正正是大有可为。
这是题为“咏郁金香”的一首诗。形式上虽还齐整,但内容太敷衍,没有一些花之精神,而让其高呼“万岁”,尤显得不伦不类。
偶尔有些诗句,还有点清新:
脉脉的清泉浸出自幽谷的岩隙中,
空气是十分清冷,苔藓是十分蒙茸。
我们深愿回到故乡,倾听清泉的琮,
在亲爱的邻里中高唱着东风的歌颂。
如果不是最后一句“高唱着东风的歌颂”,这首写春兰诗的下半段也还有些自然风味。郭沫若1958年的诗,只有极个别的,脱开了政治社会的情境,进入到较纯粹的状态。但那的确是一刹那,诗也就极短小:
晨来南水泉,
泉水清且涟。
人影在水,
鱼影在天。
这是郭沫若在参观访问时,于清晨一瞬之间,见景生情写出的,时间是5月28日。这首诗,有汉魏民谣的自然风味。不求句子齐整,五言四言,交相呈现,朴素而鲜明。笔者遍翻了收录当年诗作的几个集子,这样的诗仅此一首。
当年的诗作,还有一些内容不大相类的。例如写于4月19日的《咒麻雀》。在“多快好省”的要求下,麻雀吃了些粮食,似乎不合于“省”字,即被排进消灭之列。当年如何对待麻雀,郭沫若这首诗略有介绍:
你真是些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轰打毒掏齐进攻,最后放把烈火烧……
除此之外,当年8月31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郭沫若一首《四害余生四海逃》的诗。在这首诗中,郭沫若想了个妙主意:让余生的苍蝇逃向英国,麻雀逃向美国,蚊子逃向日本,老鼠逃向西德。当然,为何如此,诗中自有说辞:
中文虽叫苍蝇,英文是叫“福来”。
可见英国绅士,表示忠诚拥戴。
故意将英文“fly”译成“福来”——有福来也。这就是郭沫若让苍蝇逃往英国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