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高丽僧如海在鉴真和尚首次东渡时,曾经是随行成员之一。成员中领头的是个名叫道航的僧人,他说
——大家前往外国,为的是传授戒法。成员应该是德高望重且行业肃清之人,而如海那般不学无术者不应在此行列。
如海大怒,遂向州官告密。依照唐朝的国法,私自出国是不准许的。鉴真东渡日本,与玄奘西行天竺一样,是偷渡出国。
首次东渡失败正是因为如海的告密。
在一篇不长的文章中,谈及来自同一国家的人,应不会把一个写作高丽人,而另一个又写作胡人。如海和如宝,两个名字里都有“如”字,或许混淆因此而生。另外,安姓在朝鲜也相当多见。
但西域人采用安姓的也不少。汉朝时期,中国把位于大月氏国以西的帕提亚(领有现在伊朗至中亚一带的王国)称为安息,源于开国始祖阿萨息斯的名字。
东汉桓帝(147—167年在位)时期,安息国的皇子出家来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这位皇子的中国名字就叫安世高。唐玄宗时期发动叛乱的安禄山更是大名鼎鼎,他也是出身于西域的安姓。
《大唐西域记》把位于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的国家分别称为东安国、中安国和西安国。这里曾经活跃着粟特商人,到中国的粟特人,不少人姓安。
鉴真的后继者安如宝是朝鲜人还是西域人?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我们并不知道安如宝何时从西域来到中国,何时投奔鉴真门下。也许他来自西域人的家庭,本人却出生在中国,甚至也有可能是在中国出生的第二代或第三代西域人。
西域人来到长安、洛阳等汉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改用汉字姓氏。出生地相同的人通常都采用同样的姓。
帕米尔以东的人们,主要有九个姓氏,有“昭武九姓”的说法。粟特诸国(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中亚地区)的原姓音“chub”,写作汉字即“昭武”。 “chub”氏族又分为九个姓,因文献不同,九姓也不尽相同。《唐书》中的九姓是
——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
而《文献通考》中列举的九姓则是
——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曷、穆。
据说“昭武九姓”中,康、安两姓尤其显赫,而安姓家族又以凉州安姓最为著名。安姓自北魏起定居凉州,唐代曾出过安抱玉、安抱真两位兄弟将军。洛阳安姓有北周大都督安真健和他的儿子,还有隋朝上仪同平南将军安比失。唐初有官至上柱国的安附国,他的儿子也曾是将军和刺史(州府的长官)。
这样似乎显得太过拘泥于“安”这个姓氏,但我仍觉得这位可以说是唐招提寺第二代后继者的安如宝是波斯系的西域人。
唐代的胡国人不仅住在长安和洛阳,唐代小说中还时常出现“洪州波斯胡人”。
洪州指现在江西省省会南昌市一带。
南部口岸广州自然聚集着众多前来交易的胡人。
鉴真东渡日本之后不久,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讨伐叛军的田神功率部进入鉴真的故乡扬州。田神功的军队军纪混乱,在城中肆意掠夺。据《新唐书》记载
——杀商胡波斯数千人。
居住此地的波斯人是否全部遇害不得而知。单被杀者就有数千人,想必扬州的“商胡波斯”应有数万人。
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聚集于贸易港广州的货物,其流通路线可经由水路连接至江西。因赣江的连接,江西南昌,也就是唐代的洪州成为了物资集散的中心地。从洪州至鄱阳湖,再通过长江流域密布的水路连接大运河的起点扬州。也就是说,水路交易的各处要冲均有大量胡人居住。
小说中也时常有胡商登场,田神功的军队大量屠杀胡商,大概是因为他们通过交易获得了巨大财富。在日本,芥川龙之介有一篇改编自唐代小说的著名作品《杜子春》,其中说到获取巨财的地方就是“波斯邸”——波斯人的住宅。胡商可说是富豪的代名词。
扬州人鉴真应当自幼就有许多接触胡商的机会。说不定胡人安如宝就是扬州人也未可知。
话题再回到唐招提寺的药师如来佛像。具有西域壁画某些特色的这座佛像的作者到底是谁呢?所谓作者,不只是实际拿着凿子雕刻的工匠,还包括担任指导的人。一定有人先画好样图,再指导工匠们依照图纸进行雕刻,算是所谓的艺术指导吧。
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由地浮现胡国人安如宝的身影。
在唐招提寺所见的西域的影子,不只是鉴真和上坐像眼部的手术疤痕以及药师如来立像。如果把安如宝的存在考虑在内,可以说,我们所见的唐招提寺本身,就被包容在一层薄雾般的西域氛围之中。
如唐招提寺这个名称所示,“唐”才是核心意义所在。如果没有从唐朝渡海而来的鉴真和上,自然也不会有唐招提寺。
现在的唐招提寺是一座宏伟的大伽蓝。其实鉴真和上在世的时候,寺院还没有如此气派。相当于伽蓝中心部分的金堂,以流利伸展的屋顶闻名。而今金堂已成为唐招提寺的象征,人们在介绍唐招提寺时,必定要附上金堂的照片。其实金堂建成于鉴真死后。
据说在唐招提寺的主要殿堂中,鉴真在世时建造的只有讲堂。
寺院的中心通常应该是金堂,因本尊置于其内,金堂也叫本堂。鉴真在建本堂之前,先建了讲堂。讲堂当然是教学佛法的场所。据记载,这座讲堂用的是大内拆除古旧宫殿时分得的旧木材。
我可以理解鉴真和上的心境。简素、实用——这才是鉴真和上所重视的。
金堂是寺院的脸面,就像家里的客厅,以装饰要素为重。鉴真和上想要建立的是研习律学的道场,最必要的是授课和学习的空间,也就是讲堂。所以鉴真首先建造了讲堂,并且没有使用新木材。
鉴真和上抵达日本进入奈良后,最先参观的地方,肯定是东大寺的大佛殿,那座五十尺高的镀金铜佛像是日本的骄傲。东大寺大佛于鉴真抵达奈良前两年举行了开光仪式。带领鉴真和上参观的,是东大寺别当良辩。鉴真双目失明,无法看见大佛的身姿。一个名叫延庆的通译僧陪伴在鉴真左右,鉴真对大佛的了解,不外乎通过延庆的言语说明。除了延庆的通译,还有法进、思讬等随行东渡僧人的讲解,他们肯定也会不断向鉴真和上解说亲眼所见的大佛的情状。
——大帝太上天皇,引天下之人共结良缘,铸金铜像,座高笏尺五十尺。
良辩讲解道。然后又问
——唐中有如此大像乎?
鉴真和上通过通译回答
——更无。
可以想见良辩听后得意满面的模样。连唐朝都没有如此规模的金铜巨像,而且这还是唐朝高僧亲口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