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伊斯兰教旗帜的阿拉伯军团转瞬间就把近邻的各先进国家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这个伊斯兰教政权被欧洲的历史学家们称为萨拉森帝国。希腊人和罗马人自古以来把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称为萨拉森,这个名称有“野蛮人、掠夺者”的含义。哈里发领导的伊斯兰教政权从未主动使用这个称谓。由于流传广泛,直到今天,“萨拉森”这个词仍出现在教科书里。
伊斯兰教把各部族团结在一起,并成倍地发挥他们的力量。乘着新兴的气焰,所谓的萨拉森军队以破竹之势,不断向四周扩张。
——左手《古兰经》,右手利剑。
这句著名的口号,正好可以体现这一时期萨拉森势力的所作所为。这句话给人一种强迫异教徒改宗、以宗教之名进行侵略战争的印象。
然而,在《古兰经》中,有这样经文
——宗教不可强制(第二章)。
——只容许受迫害的人为自卫而战(第二十二章)。
且不论是否叫做侵略战争,伊斯兰政权的军队如有神助,所向披靡。在萨珊王朝统治下的伊朗投降之后,萨拉森势力自然进入了中亚细亚一带。
如前所述,唐朝吞并高昌与伊斯兰政权征服伊朗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一边是自东向西,一边是自西向东,两股巨大势力之间的重大冲突终将发生。
到了这时,在唐朝,从队商等带回的消息中,人们应该已经听说西方正兴起一股强大的势力。朝廷的重臣们之所以没有赞成唐太宗的西进方针,或许也与这些消息有关。
唐朝与伊斯兰教势力的冲突时间比预料的晚一些,因为双方各有内部矛盾需要解决。
另外,伊斯兰教势力的初期膨胀不可能一直保持同样的势头。纵然确实发挥了奇迹般的力量,但持续却极其困难,要以起跑时的冲劲坚持到终点是不可能的。这让人不由地想起太平洋战争时,日军的破竹之势并不曾持续太久的事例。
唐太宗之后是唐高宗时代。唐高宗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且体弱多病。唐高宗及其妻则天武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西安郊外的乾县。参观的时候,导游向我们介绍道:“这里合葬着武则天和唐高宗。”武则天的名字俨然放在前头。
从在历史上所占的分量来说,则天武后的名字排在前边也不足为奇。
唐高宗时期,东突厥已经瓦解,西突厥因内讧而发生动乱,对唐朝而言,不再具有威胁性。而此时,伊斯兰初期的迅猛威力也开始有所缓和。
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当时唐朝的军事活动在东方最为活跃。应新罗武烈王的求援,唐朝出兵打败百济。天智天皇时代的日本为支援百济也派出军队,在白村江与唐朝和新罗的联军交战,日本败退。这是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于663年。
伊斯兰政权一方在吞并伊朗、埃及和耶路撒冷之后,优秀的第二代哈里发欧麦尔于644年遭暗杀。后继成为第三代哈里发的是出身于名门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
作为一个领导者,第三代哈里发奥斯曼的资质有些欠缺。他任人唯亲,只重用来自本家倭马亚家族的人。伊斯兰教在兴起之前部族纷争时代的阿拉伯民族的弊端再次显露出来。政治陷入混乱状态,奥斯曼惨遭暗杀。
第四代哈里发是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阿里。他在奥斯曼被暗杀的656年成为哈里发。对此,倭马亚家族当然心有不甘。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在大马士革自立为哈里发。两者相争,第四代哈里发阿里被杀。
历史上把从第一代的艾卜·伯克尔到第四代的阿里称为“正统哈里发”时代。让人感到异常的是,在四位哈里发中,竟然有三位遭暗杀身亡。
阿里被杀之后,他的追随者为反对大马士革的倭马亚家族僭称哈里发,奋起抵抗。阿里遭暗杀是在661年,其子侯赛因与倭马亚家族交战,兵败而亡,那是在680年。此后,倭马亚家族的权力得到确立。
在阿拉伯语中“追随者”叫做“什叶”。阿里的追随者们不承认倭马亚家族的哈里发的正统性,追随者一派的反抗后来一直持续,他们因此被称为“什叶派”。
在“正统哈里发”时代,哈里发都是受拥戴而继位。倭马亚王朝的统治确立之后,哈里发成为世袭制。这个政权极其排外,在军事上四处扩张,占领撒马尔罕,入侵至印度河下游一带,同时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北非国家,又在直布罗陀登陆,踏入欧洲等地,一时间所向无敌。但在内政上不得人心,致使众多人对政权心怀不满。于是,反倭马亚的民愤渐渐高涨,750年,哈希姆家族的阿布尔·阿拔斯领导的叛乱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
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之后,以巴格达为首都,迎来繁盛的时代。
在唐朝,不论伊朗人或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徒统称为大食。并把倭亚马王朝称为白衣大食,把阿拔斯王朝称为黑衣大食,以示区别。
在“正统哈里发”时代,第三代哈里发奥斯曼曾向唐朝派出使节。时间是永徽二年(651)。《旧唐书》中记载道
——大食国,始遣使朝献。
第三代哈里发派来使节一事见于《旧唐书》,《新唐书》的“本纪”省略了这一段,《资治通鉴》中也没有收录。也许对唐朝来说,来的虽是稀客,却算不上值得一记的事。然而随着唐朝势力的西进和伊斯兰势力的东进,两者日渐靠近,自然会产生实质性的接触。而这种接触因各自所主张的权益不同,往往发展成一种血腥的关系。
位于唐朝与伊斯兰帝国之间的,是广阔的西域。唐太宗时期,唐朝吞并高昌,改为直辖领地,显示出积极西进的姿态。然而在西域各都市国家中,有的直属于唐朝,有的只是名义上的顺服,有的其实几乎是完全独立的。也有中间的例子,如果用颜色来形容的话,可谓色彩纷呈。
如果在地图上把顺服于唐朝的国家用深色表示的话,呈现出的整体倾向是越向西颜色越浅。翻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地区干脆连颜色都谈不上。
讽刺的是,与唐朝关系最疏远的这片无色地带,曾在某个时期对唐朝抱有异常高的期待。包括撒马尔罕、布哈拉这些所谓粟特地区的居民,多是琐罗亚斯德教徒和佛教徒。伊斯兰势力占领伊朗后如果继续东进,势必给粟特地区带来动荡。关于伊斯兰势力对异教徒的弹压,或者说是近乎弹压的歧视政策,当地人早有耳闻。事态日渐恶化,以商业立国的粟特地区,要想抵御伊斯兰的入侵,可说是无能为力。
可以依靠的只有东方的超级大国唐朝。然而唐太宗死后,唐朝政局开始陷入混乱状态。在唐高宗、则天武后当政的时代,唐朝的对外政策并不是那么积极,唐中宗时期政局也不稳定。哪有余力派出大军翻越帕米尔高原前去支援?
粟特无奈只好请求突骑施族的保护。突骑施族以勇武闻名,但势力并不强大,就好像一流保镖因家事无法出动,只好找三流保镖来对付一样。
另一方面,伊斯兰势力也陷入不稳状态。暗杀事件不断的“正统派哈里发”时代终于在661年宣告结束,后续的倭马亚王朝也不安定。叶齐德一世死后,他的继承者穆阿维叶在位仅十天就死了,内乱顿时爆发。自683年开始,内乱持续了十年才结束。伊斯兰势力再次开始扩张是在这场内乱的伤痕平复之后。
库泰拔·伊本·穆斯里姆远征中亚细亚是在705年。710年,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出兵印度,翌年,他又率部登陆伊比利亚半岛。
705年相当于唐中宗当政的神龙元年。中宗曾一度被母亲则天武后所废,经重臣的努力才得以复位。可惜中宗对皇后唯唯诺诺,并非一位英明的君主。皇后韦氏一心想掌握天下大权,当第二个武则天。为了这个目的,首先要肃清反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