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色的蝴蝶》还原张国荣的文化意义
新闻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提供)
在众多以张国荣为主题的图书中,本次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的《张国荣:禁色的蝴蝶》一书堪称是最具思想深度和文化内含的一本,得到梁文道、汤祯兆、毛尖、潘国灵等多位知名文化人的大力推荐。本书繁体版于去年香港书展推出,受到读者广泛的关注,一个月连刷二次。现在推出的简体版作为纪念哥哥去世六周年的一份礼物,在繁体版基础上增加了数十幅彩色图片,并以别出心裁的装帧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值得海内外“哥迷”珍藏回味,更应该引起广大社会读者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及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最后两章则就转入香港的社会文化面向,狠辣批判香港媒体在张国荣生前死后对他的扭曲抹黑,同时深入剖析粉丝迷者的文化意义。通过作者的理性解读与诗意书写,我们得以了解了解张国荣对艺术的贡献张国荣是一个很有自觉意识的演员,他明白每个演出的处境,同时更知道在处境的限制中能够做些什么,进而让“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华存在,在给予每一个角色活泼灵动生命的同时,也使他自己因那角色而蜕变出万千不同的姿彩。本书勾勒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张国荣,并印证到他的艺术形象上,不是还张国荣一个公道,而是还他一个真貌。
就如同香港知名文化人汤祯兆所言:“熟悉洛枫的都知道,张国荣对她的人生意义,绝非学术研究对象那么轻省。她完成华文界首本哥哥研究读本,学术价值自然无庸置疑,但作为她的友人,我更庆幸她借此走过幽微深谷,把生存能量注入学术生命,成就出双赢的美满终局。”
本书作者洛枫,既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也是诗人、文化评论人,同时兼任香港电台广播节目《演艺风流》客席主持及台湾《媒介拟想》协同编辑;研究范围包括文化及电影理论、中西比较文学、性别理论及流行文化,曾任第三十五届台湾金马奖电影评审委员。更惹人注意的她也是一位张国荣迷,可以说《张国荣:禁色的蝴蝶》一书是作者以理性的学术态度,感性的笔触完成的一部著作,难怪有评论说,这部书于洛枫而言,是纪念偶像的一首长诗。
张国荣,一九五六年出生于香港,一九七七年参加丽的电视举办的亚洲音乐歌唱大赛获得第二名,从此步入演艺圈,一九八四至八九年时期与谭咏麟分庭抗礼,同为香港乐坛顶梁柱,其后宣布退出歌坛,涉足影视。二零零三年四月一日,张国荣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跳楼自杀,终年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