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外来人融入城中村,城中村融入深圳的伟大时刻,城市剧场反复播放着由先锋戏剧导演牟森执导的主题影片《深圳面孔》——无数个隐蔽在现实中的劳作者,而他们正是深圳成就奇迹的基石。牟森说,影片中展示的就是“数量质量加力量、速度尺度加气度、梦想激情和尊严”的深圳人。
深圳城中村走进上海世博
此届上海世博会深圳馆,突出的主题也与城中村有关。旨在通过“大芬村——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这个切入点,反映一个年轻城市30年巨变奇迹背后的真实动力——人的故事、人的梦想和创造力,及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和未来想象,从而实证“深圳,中国梦想实验场”主题,进而探讨中国城市化实践。
城中村是中国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深圳人引以自豪的是,大芬经验为解决城中村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城市再生,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带有示范价值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实践。
大芬村创造了一种新的“社区活化”模式,实现了城中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政府的适时、适度介入,进行产业的培育和根植,从而促进了城市“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重构,以及城市创新文化的生长。
“城市化本质上是乡村和城市的对立统一、转化、再生的过程,深圳从三百多个自然村孕育而生,大芬村只是其中之一,却是一个最具有叙事张力及艺术感染力的范本。”深圳馆筹建办主任周红玫认为,大芬村画工身份的转换、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隐约中廓清了一根清晰的城市化线索。大芬村作为中国剖析城市更新样本,从一村见一城看一国,别具当代意义。
第二节:深圳城中村30年
大芬村的转型仅是深圳城中村探求出路的一个缩影。短短几年前,这些村落依然停留在收租之上,经济发展模式单薄。城中村不是一天形成的,正如深圳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追根溯源,在深圳城中村的发展历程中,存在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一个是1980年深圳成立经济特区村庄疯长的年代;另一个就是1992年特区农村城市化改造抢建私房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