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脾 胃 病(1)

三把钥匙解健康 作者:陈建国


脾之所以喜燥恶湿,与其主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脾和胃在五行中都属土,但按阴阳来分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脾又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

“脾胃不好”是我们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说辞,这是中医的说法,相当于西医中的“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里的消化是由胃和脾分工协作完成了,当然还有其他脏器的参与。本章中,我们将展开一幅脾胃工作的场景图。

我们今天中医治疗脾胃病,最权威的“法典”应该是金元时代大医家李东垣医学名著《脾胃论》,李东垣为什么创立了脾胃病论治体系,时代背景就是那时候政权纷乱、战火纷飞,老百姓食不果腹,几乎人人都有脾胃病,李东垣在临床中发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一伤,五乱互作”,这里是“五乱”是一个概指,指各种各样的病变。可以说,创立了脾胃学说是李东垣在中国医学史上最卓越的贡献。

李东垣所处的金元时代,脾胃有问题的比比皆是,是因为战乱严重,老百姓水深火热,那么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空前和平、物质富有的年代,会有那么多“脾胃问题”吗?这似乎是个悖论,但残酷的现实却是,脾胃问题是当下人们最重要的健康隐患之一,在我的临床实践和学术关注中,脾胃病是一个常见病,因为脾胃问题造成的健康损害更是需要空前重视了。

咬文嚼字说消化 胃主消来脾主化

“消化”当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消化不良”的经历。其实,“消”和“化”是两个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概念。

从词义上说,“消”最初是指冰雪融化,所以消字的偏旁是水。后来的意义变得广泛,但大意都是减少、散失,通俗地说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

消也是一个常用的中医词汇,比如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就叫“消渴病”,《黄帝内经》中经常用到这个字,随便举几个例子。“热则消肌肤”(《素问?风论篇》);“其热者,则消肌肉”(《灵枢?五变》);“悲则气消”(《素问?举痛论篇》);“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素问?阴阳别论篇》)等等,这些字义都比较容易理解了。

同样在《黄帝内经》中,与消化相关联的“消”也不少:

《灵枢?师传》说:“胃中热则消谷”。

《灵枢?大惑论》说:“谷消故善饥”。

《灵枢?经脉》说:“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上面几处都是说胃有“消谷”的功能,也就是把食物“灭了”,而我们说的“消化”,“消”是胃的功能,“化”则是脾的功能,当然,脾承担化的功能也不是独立包干,而是与小肠配合,这个前面说到了,后面也还要换一个角度说,这里就不展开,下面和大家说一下胃的工作机能。

按照《中国医学大辞典》的解释:“胃,汇也,水谷汇聚之所也,为人体内消化器,形如囊,左大右小,横卧于膈膜下,上端为贲门,接于食道,下端为幽门,连于小肠。”这段话就基本上把胃的形态和结构都说清楚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胃在什么地方,有些患者跟我说胃难受,我就给按压以确认他的感觉,原来他把胃的地方弄错了,他不是胃痛。还有的冠心病病人,说自己胃里面难受,这样的例子虽然比较罕见,但毕竟还是有。胃在人体的胸骨剑突的下方,肚脐的上部,略偏左一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