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节:第八章东北交涉(1)

蒋经国传 作者:(美)陶涵


第八章 东北交涉

曾是志得意满的日本关东军及伪满部队如今弃械投降。林彪率领十万名八路军紧跟着苏联部队拥入东北。除了大城市之外,中共迅速在各地接管地方行政,扫除伪满傀儡部队,占取由苏军掳获的日军武器。魏德迈将军认为,国民政府实力不足以同时接收东北,又在华北重建权力,他建议蒋介石提出东北暂时交与中、美、英、法、苏五强共管的方案。蒋介石立予峻拒。

国共斗争的动态关系,加上国民党内持续角力,使蒋介石实质上没有选择,必须峻拒魏德迈此一建议。广袤的东北有五千万人,与苏联毗邻,又蕴藏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及矿产资源,中、日之所以爆发战争,可以溯源至日本侵占东北,国民政府若不能在东北宣示恢复治权,就是积弱不振的表征。靠拢到国民政府旗帜下对日抗战的东北军,势必因此不再支持蒋介石。而且,国家统一的问题乃是最关键的重要因素。自从1911年以来,不论是国民党、共产党或民主人士,统一是全体中国民族主义者的首要目标。接受魏德迈建议的方案,就代表蒋介石默认中国分裂。他不但基于历史因素考量有所戒惧,也因为此举势必使他丧失领导人地位。1

况且,蒋介石相信他可以在东北胜过共产党。蒋介石在他的头号俄国事务顾问蒋经国的鼓励下,认为借退让及展现实力的综合运用,可以取得苏联的合作。蒋氏父子估计,斯大林有理由遵守承诺。苏联现在是全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声望达于鼎盛。但是俄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秩序、重建严重残破的国家,并且必须发展核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优势。因此,在东北这类重要关键地区采取合作政策,应该符合俄国的利益。针对中国这块土地,苏联首要的短期目标是促使美军撤离,这也需要苏联做出合理的善意表示。

两蒋认为对莫斯科的外交交涉有可能成功,但是他们父子俩也相信,这项策略必须有强劲的军事力量做后盾。美国军机对国民政府提供协助,载运十一万名国军部队飞往北平、天津及华北其他城市。然而由于苏联作梗,美机无法降落,国军根本进不了东北。同一时期,美国对国共双方升高压力,迫使双方找出政治解决方案。赫尔利大使飞到延安,陪着毛泽东、周恩来到重庆,进行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谈判(由8月28日进行到10月11日)。毛、蒋自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以来即未再晤面,现在国共双方态势已有变化——苏联占领东北,中共部队(不再是军阀)则占据华北及长城以北的乡村地区。

蒋经国也列席国共重庆会谈,与毛泽东也有了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握手。国共双方努力摆出真心要达成避免内战协议的模样,气氛可谓正面、积极。毛泽东在好几个接待会中,还率领与会人士高呼“蒋主席万岁”的口号。然而,华北地区国共部队仍然不断发生军事冲突。

1945年9月4日,蒋经国奉派出任外交部东北特派员。蒋介石亦派熊式辉出任东北行辕主任,这是国民政府派到东北的最高级官员。因此,政学系领袖熊式辉再度成为蒋经国的上司。10月1日,苏联通知国民政府,俄军将在10月底开始撤离东北。12日,经国与熊式辉飞往长春;同行者还有知名的银行家、经济学家张嘉璈,他的职责是与俄国人交涉经济事务。俄军参战,打进东北,已近两个月,中共部队现在已于沈阳、长春近郊扎营。不过,蒋经国对于即将与东北红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Rodian Y. Malinovsky)将军交涉,仍抱持乐观态度。蒋经国在和张嘉璈谈话时,强调中、苏关系对于中国之未来“十分重要”。中、苏双方在10月13日会面。魁梧、粗壮、讲话直率的马林诺夫斯基是苏联的作战英雄,在朱可夫(Zhukov)率领下捍卫斯大林格勒,转败为胜的一名骁将。稍后,马林诺夫斯基率领红军,横扫中国东北。这位俄军将领表现出相当友善的态度。中方代表还没发言,他就主动保证,红军会把东北的非政府部队解除武装。经国要求马林诺夫斯基,准许国民党军队在依据雅尔塔协定已由红军占领的旅顺、大连登陆。俄方不肯,理由是大连是商港,旅顺是自由港,不宜供军队登陆。马林诺夫斯基建议蒋介石在葫芦岛登陆。美国军舰载着国民党军队,迅速开到葫芦岛,不料中共部队已经占领葫芦岛。美军特遣舰队最后把国民党军队载到长城之南上岸,根本没能进入东北。

等到要苏联履行其他承诺时,蒋经国又一再碰壁。如果他想和马林诺夫斯基或其参谋约个时间会面,俄方常常答说不晓得上级长官现在在哪里,而且往往一连多天,不给个回音。经国在日记里记下:“国家无实力,不得不动心忍性也。”张嘉璈想和俄方详细磋商经济事务,也不顺利。苏方要求把东北全部工、矿企业实际上由中、苏共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