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节:第八章东北交涉(3)

蒋经国传 作者:(美)陶涵


张嘉璈和蒋经国主张政府不应太注意在东北可能的经济损失。在经国的坚持下,国民政府甚至没有针对苏联明目张胆掠夺东北之工厂、机器设备的行径公开争吵、抗议。蒋经国指出,被掠夺的设施大部分是日本人所造,在现实上,中国也必须“靠向苏联”。11月24日,俄方向张嘉璈提出一个方案,建议中、苏合作经营东北百分之八十的重工业。张嘉璈和蒋经国都赞成,同意俄方要求,依据这个方向达成协议。

几天后,主持东北事务的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前往重庆,与主席蒋介石、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开会。宋主张,与苏联讨论未来的经济合作之前,中、苏之间的政治问题必须先解决——亦即苏联必须自东北撤军,国民政府必须有效地恢复全面控管行政、经济。王世杰也反对在这个时刻,在经济上做出重大让步。蒋介石显然支持宋、王两人的见解。他授权经国通知俄方,有关经济合作的详细讨论要在苏联撤军后才进行,但是双方可就东北经济重建开始起草合作计划。

这项建议似乎起了正面效果。马林诺夫斯基12月5日和蒋经国会面,同意了若干重点。他保证,国民党军队一个师的兵力可以安全在长春降落;也不反对另两个师经由铁路运送到沈阳。他又说,苏联正在加紧努力促使政府不承认的部队缴械。此外,他同意政府派任的县市长可以就职、任事。同一天的会议里,俄方表示,为了有秩序的移交,撤军必须推迟到1946年2月1日。

事实上,希望苏联慢点撤军是毛泽东的主意,但是蒋经国不晓得,反而相信苏军缓撤对国民政府有利,而说服蒋介石接受。2四天之后,蒋经国通知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政府接受苏军延迟撤退期限。又过了几星期,蒋介石甚至批准付款给苏方,弥补它“因推迟撤军日期……而发生的费用”。中共及苏联则向外散布“延迟撤军是出于国民政府要求”的消息。

蒋经国和张嘉璈对于苏联态度一新,相当“欣慰”。蒋介石12月21日告诉马歇尔,俄国人“已经停止协助中共”,因此,“共军”在和“国军”交战时,遭受重大损失,为了争取时间,他们现在才说希望政治和解。然而,蒋氏父子依然相信,国民政府非常需要展现在必要时有意愿、也有能力以军事接管东北。

事实上,国民党军队已经迅速沿海岸及铁路干线向东北集结。到了12月底,国民党军队已经接收了东北绝大多数港口,只有旅顺、大连由苏联控制。马林诺夫斯基却秘密允许中共,在大连兴建军火库,并从大连市及近郊征集数千人入伍。孙立人率领的新一军已进入东北中区,向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沈阳前进。

孙立人此时已声誉卓著,公认是不玩政治的“百分之百的军人”。对日作战结束,艾森豪威尔(译按:当时是盟军欧洲战场总司令)邀请孙立人参观欧洲战场,确立了美方推重孙氏的地位。可是,孙立人有话直说的脾气,使得他与上司杜聿明的关系并不和谐。据他一位旧部的说法,孙立人若是美国人,他的绰号大概就跟史迪威一样,也是“酸醋乔”(Vinegar Joe)。3

国民党军队占领交通线和大城市之际,林彪却在乡村地区强固控制。经过四个月的广泛征兵、整编伪满傀儡部队,他把麾下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扩大,组成一支大约十五万兵力的人民自卫军。他又吸收了张学良东北军旧部二万五千名兵力。张学良的弟弟(译按,张学思)被任命为这些部队的长官,并担任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席。相形之下,蒋介石派到东北担任重大职位者,其实全不是东北人。

蒋经国认为在争取东北民心上,比起共产党,国民党实在太逊色。1945年秋天,有一批人进谏蒋介石,准许张学良复出,负责筹组一支在地方上征兵的崭新东北军,经国几可确定是其中之一。可是,蒋介石不接纳,张学良依旧遭到软禁。不久,张学良、赵四小姐和卫兵就迁移到赣州城外山区的新住处——这是经国家人喜欢避暑的佛教岩洞。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在东北仍有号召力的这位国民党将领,投闲置散、眼睁睁看着国共双方竞逐东北的接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