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利!莫利!莫利!全能的上帝!(2)

无所畏惧:罗斯福重塑美国的百日新政 作者:(美)亚当·科恩


罗斯福首先着手解决的是银行体系。与大萧条本身一样,银行业的诟病也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泡沫经济。在柯立芝总统的带领下,美国人开始相信“美国的事业就是商业”。在这十年间,股票经纪人的数量从少数上升到3万-7万之间,公众对市场的热情犹如他们曾对棒球的热烈追捧。美国人狂热地购买股票,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保证金交易的方式购买的,股票价格因此不断上升,而银行对股价的飙升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人们还将自己的积蓄投入“投资信托集团”--一种买卖股票的投机辛迪加,后来其持有的股票价格大幅度缩水。

据估计,19世纪20年代的股票交易,90%均属投机行为。支持这种泡沫经济的不只是柯立芝的共和党。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J·拉斯科布告诉《妇女家庭杂志》,人们坚持拿一部分薪水去投资,这样做“大家不仅能够发财,而且应该发财”。不时也有呼吁限制保证金交易的声音,但很快就被驳回。“如果股票买卖是非法的话,政府应该关闭证券交易所,”颇有名气的新闻工作者亚瑟·布里斯班公开表示说,“否则,联邦储蓄部门就不应该多管闲事。”

在投机的癫狂漩涡中,银行是最热切的参与者。在持有大量现金储备的条件下,它们将巨额资金投入市场。经济危机爆发后,股价与最高点相比下降了85%,银行发现,它们的资产总额不足以支付客户的存款金额。此外,对外的贷款对银行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它们通过保证金贷款购买的投机型股票几乎变得一文不值。当贷款人拖欠还款时,银行就会落得颗粒无收的下场。中西部和南部的银行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当地的农业经济十多年以来都处于萧条状态,低廉的农作物价格意味着许多农民无法偿还农业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保证金被抵押的土地,就跟投机型股票一样,其价值通常不足以支付有待偿还的债务。

因此,许多银行纷纷倒闭。1930年到1932年间,有773家国有银行和3604家州立银行倒闭,损失资产高达27亿美元。关于银行即将倒闭的谣言四起,人们纷纷涌入银行取出自己的存款。对于那些将一生的储蓄存在银行的存款人来说,银行挤兑通常是无序而痛苦的。“附近银行的营业大厅里排满了长长的队伍,”作家罗伯特·本迪勒回忆道,“银行不情愿地将货币和黄金兑给客户,速度之快令后面还在排队的人既惊恐又憎恨。”而成功取出存款的人,有的将钱藏在床垫下,有的埋在自家的后院里,也有的将钱汇到国外保管。人们恐慌的取款行为,加剧了情况的恶化,致使更多处于困境的银行走上破产的道路。

1930年秋,银行倒闭之风从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刮起,并迅速蔓延至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地区。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三家银行同时倒闭,包括已有80年历史的城市银行与信托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拥有43家支行的公民国家银行倒闭,恐慌的气息遍布全州各个角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