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归属问题:我的梦想是否真的是我的?
不管你想什么,确定那是你所想的;
不管你要什么,确定那是你想要的;
不管你感觉如何,确定那是你所感受的。
——T·S·艾略特
他父亲想让他当警察,毕竟,父亲是他成长的那个小镇的警察总长;他母亲则有其它想法,母亲认为他该成为一个木匠。她看到他在学校没有学术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就要他去学习实用的贸易。在母亲的请求下,阿诺德高中时就顺从地开始学习木匠手艺,但他的心,并没有真正在那儿。
这是谁的梦想?
许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现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们就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开始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但那反应的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这不足为奇。孩子们最初都是通过父母和其他榜样的眼睛来看自己的。他们没有其他参照物。咨询专家塞西尔·G·奥斯本在《了解自己的艺术》一书中说,“小孩子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只能照着父母对他的评价来看自己……如果一个孩反复被别人说是坏孩子、很懒惰、没优点、愚蠢、胆怯或者笨拙,那他就会表现成像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对他所评价的样子。”许多年轻人忽视了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真正想做什么——他们采用了别人心里的梦想和愿望,因为他们希望得到肯定,或者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
有多少人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而上了法学院?有多少人是为了取悦母亲而结的婚?有多少人得到的是一个“现实的工作”,而不是追求在电影院或剧院里的工作?当你看到有人在中年时改变自己的事业时,那你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以前一直都在实现别人的梦想而迷失了自己。虽然这种转变会带来一些混乱,但他们要比那些从来都没有发现和追求自己梦想的人幸运得多。
即使是鼓励人的、积极的、好意的父母也可能把他们的孩子引向错误的人生方向。我了解这些,是因为我在7岁时有过相同的经历。我父母确信我有音乐天赋,他们给我买了一架钢琴,给我报了学习班。那几年,我坚持着学习和练习。虽然我对此毫无热情,但我还是坚持弹钢琴,因为那能让我父母高兴。
五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决定拓宽我的音乐视野,他们给我买了一支小号。但我的老师告诉他们,我的嘴形不太适合吹小号,所以他们转而让我学习竖笛。著名的竖笛演奏家特德·刘易斯来自我的家乡俄亥俄州瑟克尔维尔,所以朋友们就开始说,“或许你能成为下一个特德·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