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一两年里,他们都在努力工作。鲍勃是主要的设计师和制作者,他买好圆木,锯好,再用来做吉他;他自创了一些新的制作技术和设计,例如螺栓琴颈;他还设计制造了自己需要的工具;他与遇到的每一个吉他匠和修琴人切磋,他总是在努力地学习。
同时,库尔特·里斯图格也在一边跑市场一边兼顾作坊里的工作。但是仍旧困难重重,尤其是资金问题。他们摸爬滚打了10年,好几次都是靠贷款维持运转。早些年,他们一分钱工资都不拿。1977年,3个合伙人最终决定每个月付给自己15美元的薪水,这对鲍勃来说是一件不小的事。不幸的是,他们的工资账户上经常空空如也,他们知道他们的银行存款还不够付工资。1983年,鲍勃和库尔特买下另一个合伙人的股份,因为与他们两个不同,那个合伙人对这行生意可没有什么热情。
尽管财务问题让人十分担忧,鲍勃还是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在作坊时,他就埋头做吉他。不在作坊时,他也一直在想做吉他的事。鲍勃解释:“因为缺少资金,我备感压力。但我其实过得非常快乐,因为我白天都在踏踏实实地制作吉他,也就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我来说,非得把吉他卖掉的原因就在于只有卖掉它们,才能保证我有资金继续做其他吉他……我只担心我们的生意会垮掉,那样我就不得不去找份自己讨厌的工作了。”
热情最终解决财务问题
80年代中期,尽管木吉他在音乐界已经过时了,但事情还是出现了转机。他们每周能生产出22把吉他,而且库尔特·里斯图格成功地让他们的吉他进入了乐器行进行销售。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从中盈利。帮他们渡过难关的正是他们的热情,热情持续不断地为梦想提供燃料。指弹吉他冠军克里斯·普罗科特说:“每天清晨醒来,鲍勃总想着要把吉他做得更好,库尔特则总是想着要把公司办得更好。”
如今,泰勒吉他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吉他生产商了。该公司生产的吉他以样式和构造的新颖而闻名遐迩。凭借鲍勃的热情、对吉他丰富的知识,以及设计和制作吉他的能力,公司率先使用了数控铣床,研发了环保抛光材料,还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节省了日益紧缺的原料——进口木材。同时,员工们也都能制作出工艺精湛、质量上乘的吉他。因此,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泰勒吉他每年都要雇用450多名员工,生产72万多把吉他。
更了不起的是,泰勒吉他愿意与其他制造商分享自己的生产技术,为什么呢?因为鲍勃热爱吉他,也热爱制作吉他的人。他仍记得早年自己学艺时,其他吉他匠是如何坦诚地给予自己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