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7月25日,苏俄政府发表对华宣言,“凡从前与日本、中国及协约国所订的密约,一律取消”;“凡从前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在中国满洲以及别处用侵略的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
这个宣言的背景,是苏维埃政府刚刚成立,面对协约国军事干涉和白俄兴波作浪,在国际上十分孤立,政权岌岌可危,所以要博取一个同样受帝国主义欺凌的邻国同情。果然,一纸宣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于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把所有人都烧得暖烘烘的。一时间,人人眼中噙泪,攘臂欢呼,亲俄成了知识界的新潮流,大学争相开设俄文班、俄文系;共产主义小组、社会主义研究社、马克主义研究会一类社团,在大江南北纷纷冒出,形成百川赴海之势。
陈独秀出狱后,带着《新青年》离开了北京,到上海筹组共产党。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了一个代表到中国,名叫维经斯基(又译为魏金斯基、威金斯基等,中国名字叫吴廷康),时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主席团委员,由李大钊介绍,在上海和陈独秀会面,探讨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可能性。
维经斯基还肩负着在上海成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任务。书记处的其中一项工作是:在中国进行共产党的组建工作。陈独秀本来就早有打算,双方一拍即合。5月成立了共产党的临时中央,并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维经斯基做梦也没想到,原以为十分艰难的任务,竟如此轻而易举就完成了。
当时,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东推行自治,建设模范省,盛情邀请陈独秀到广东办教育。陈独秀向陈炯明约法三章:一、教育独立,不受行政干涉;二、以广东全省收入十分之一拨充教育经费;三、行政措施与教育所提倡的学说保持一致。陈炯明满口应承。1920年12月25日,陈独秀来到了文化界、思想界皆一片死寂的广州。在推进广东教育事业之余,还计划在南方筹备组织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2月14日,广东省政府公布由陈独秀主持起草的《全省教育委员会组织法》,实行以合议制的委员会代替旧制的省教育厅。3月8日,教育委员会正式成立,政务委员八人,另有若干名事务委员。政务委员中,四人由省长委任,四人由全省大学校长、各专门学校、师范学校校长及大学教授互选产生。委员长由全会委员互选产生。委员及委员长均任期一年,可以连任,委员长必须兼任大学校长。第一任委员长由省长聘请陈独秀担任(兼大学预科校长),以后按组织法选举产生。
《新青年》杂志也随着陈独秀南迁。4月1日出版了在广州的第一期(即八卷六号)。在《新青年》南迁之前,由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等人主编的《广东群报》,是陈独秀发表言论的主要阵地。陈独秀与南方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论战。陈氏不仅四处演讲,而且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发表言论,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和教育改革主张,半年内,在《广东群报》、《新青年》、《民国日报》、《曙光》杂志上,一口气发表了四十多篇尖锐激烈的文章,广东的一潭死水,终于掀起千层巨浪。
从3月中旬开始,一批顽固守旧人士,以陈独秀主张“讨父”、“仇孝”、“公妻”、“妇女国有”为由,呼吁把他逐出广东。上海广肇公所发表讨陈檄文,声称:“上海各报记载广东教育行政委员陈独秀四处演说,主张百善以淫为首,万恶以孝为先。陈独秀身为教育行政委员,敢倡此等邪说,留毒社会。贻害青年,非率人类为禽兽不止。诸公爱乡念切,谅不坐视。务望主持公论,驱逐枭獍,勿使尔迹吾粤,不胜盼切之至。”他们把陈独秀称为“陈毒兽”。3月16日,陈炯明在报纸上为陈独秀公开辩护:“陈独秀先生当代教育大家,道德高尚。现在改良粤省教育,倚畀方殷。沪报所载,系属谣传,请勿轻信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