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革命,到南方去(6)

中国1927·谁主沉浮 作者:叶曙明


何况孙文正和亲日的奉系、皖系结盟,对付直系。众所周知,日、俄两国是不共戴天的世仇,孙文到底如何取舍,颇费周章。孙文对马林说:如果他不联俄,就能在不受列强干涉的情况下,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马林在广州也和陈炯明长谈三次,他发现,俄国革命刚成功时,陈炯明曾一度“完全站在俄国革命一边”,确实,1920年陈炯明在漳州时还写信给列宁说:“余深信布尔什维克主义将对人类带来欢乐,余愿为此一主义彻底实现而奋斗”,可是“俄国的发展又使他向右转”。究竟是什么样的发展令他转得这么快?为什么当“十月革命”的效应,在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中还是持续高温时,他已经迅速冷却下来?这一点很值得历史学家研究。马林说陈炯明向他表示“对党的专政不感兴趣”, 或可部分反映出,当时陈炯明的思想。

尽管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东西,但此行却令马林对国民党的观感,锦上添花,再加几分。他在广州目睹了香港海员在国民党指导下举行大罢工,亲见几千工人在黄花岗烈士墓前听国民党人宣讲反帝道理,又听说广州、香港、汕头有万海员加入了国民党。这种群众场面,足以令任何一个职业革命家热血沸腾。于是马林认定国民党是一个倾向于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革命政党。

但有意无意间,马林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广州、汕头都是陈炯明的地盘,真正在广州支持办工人夜校、资助机器总会、调解劳资冲突的是省长陈炯明;香港海员工人罢工后,十几万罢工工人回到广州,也是陈炯明接待他们,不仅同意工人在广州设立办事处,作为罢工的总指挥部,而且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10万元给工人做罢工经费。但马林却把这一切都笼统地归之于孙文的国民党政策,从而为他的“国共合作”计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当时孙文全副心思都在北伐上,哪里顾得上工人罢工这类事情?马林把上海的共产党与南方的国民党作了一个比较:“关于中国的运动及其前途,上海给了我一个悲观的印象。到了南方我体验到,有可能进行有益的工作,而且工作定会卓有成效。” 以至于一回到上海,他就迫切地要求共产党加入到国民党里去。

但陈独秀对国民党的观感,却远没有马林这么美好。他觉得国民党“有很多毛病,如注重上层,勾结土匪,投机取巧,易于妥协,内部分子复杂,明争暗斗等”。 因此,对马林的建议,碍难采纳,而且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的中共党人,也都强烈表示了“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国民党)之可能” 的态度。

马林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揆诸事实,马林与陈独秀对国民党的评价,其实都没有大错。只不过双方的立足点不同,视角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便一个说它是牛,一个说它是马,各取所需了。

马林在中国的工作,进展似乎不大,直到1922年4月他离开中国时,还没能说服中共加入国民党,胸中积郁难舒,闷闷不乐。当他登上前往新加坡的客轮时,只见一轮夕阳冉冉西沉,暝色浮天,夜潮骤起,这位荷兰革命家不禁平添了一腔旅人的愁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