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战,在1948年已经胜负分明。国民党各路大军纷纷溃败,蒋介石下野,副总统李宗仁接任。桂系在华中还有实力,原以为可以划江而守,与中共南北对峙。但是,桂系部队由武汉南移,越接近家乡士兵脱队离军的人数越多。大军回到广西后,散兵不能构成部伍。于是,已由南京迁往广州的政府不能执行政务,李代总统飞美求援,一去不返。在台湾的蒋介石,复行视事,广州的机构也迁往台湾。
蒋介石下野后,不久即来台湾。其时蒋氏倚重的助手陈诚已担任台湾省主席,为蒋氏集团预先安排了退路。由此至今,已经将近六十年。
当时还有九十万军队及数十万平民,分别由各地迁来台湾,使台湾人口激增为六百余万。台湾一岛忽然增加了至少百分之十五的人口,以一岛的资源几乎难以负荷!台湾的经济在日本殖民时代原是台湾农业与日本工业互补的局面。大战结束,台湾与日本联系中断,台湾与中国内地之间又因为国民政府失败,两者互补关系未及开始即已断绝。再加上太平洋战争时台湾蒙受损失不少,于是台湾经济濒临衰竭。
我于1948年底来台,曾经目睹当时的窘困。铁路桥梁大多在轰炸中受损,原有桥墩常以枕木叠架为支撑,火车过桥必须减速慢行,乘客还须下车,从便桥步行到了对岸才可登车。台北到台南,车行须十余小时。粮食供应不足,往往须以番薯补充米粮。儿童的饼干,掺了不少杂粮粉,颜色黑黄疲软。一般百姓,衣服不过几件棉布单夹衫裤;天寒时,一层加上一层而已。大多数平民至多一双皮鞋;农村儿童经常赤足,在上学时才可穿鞋。台湾房屋,乡间是华南式农居,城内房屋大半为日式,八叠“榻榻米”(席)的房间,往往睡上五六人。我们曾有17人挤在18席房屋的经历,我与舍弟下半身躺在父母竹床下,上半身则在通道上!内地来台人士固然如此,本地居民居住空间稍佳,但是贫富之间的差距却十分悬殊!台湾物资不足,于是物价飞涨。台币本来与内地货币分隔,虽然未受金圆券恶性贬值的拖累,货币信任也已严重受损。台湾当局第一桩事,即是改革币制,以新台币兑换已经迅速贬值的台币。这一措施,仍是以台湾省的台湾银行为主,为了抵制内地币信不良的影响,新台币的发行量不大,有十足准备,每周公布其发行数字,务求取信于民。历史吊诡之处是:金圆券改革时,国民党收兑民间黄金外币,是以内地指责蒋介石,常谓蒋氏带走了内地的财富,并以此为台湾日后经济发展的本钱云云。其实,收兑的黄金及外币,在金圆券狂跌时,中央银行每天在上海市场抛售黄金希望能力挽狂澜,终于无效。是以那次收兑的黄金外币,转眼间大部分回到市场,徒然肥了投机客。国民党运来台湾的黄金外币,为数并不多,仅够维持一个短暂时期的支出,用来购买药品、器械等。台湾当局在一切窘迫时,集合了一批能办事的人士,争取原已承诺尚未运到台湾的联合国善后救济物资及已承诺美援的未支部分,也购买太平洋战争期间剩余的储存各处海岛的武器与民间物品;于是将这些物资转运台湾,以济军民需要。同时,国民党带来的技术人员,填满了日本技师离去后的空白,他们努力修复糖厂、肥料厂、交通设施及输电系统。另一批干才则致力开拓外销,例如将台湾糖推入世界糖市场,为台湾争取外汇。上述这些工作,大都是由在大陆时结集于金融、实业等行业的专家负责。他们在“资源委员会”等机构,累积了不少实务经验,遂能于台湾窘迫之际发挥了人才的效用。这些人物的名单,包括严家淦、尹仲容、俞鸿钧、吴铁城、俞国华、孙运璿,以及后来称为“科技教父”的李国鼎等人,而王世杰、叶公超等人在对外事务方面也有贡献。
本省的人才也致力于发展民间工业,由日本殖民时代的小型企业与当局配合,努力成长为重要的生产企业。例如,台湾水泥与岛内建设同步成长,并将其盈余用于开拓其他领域的企业。“大同”与“国际”,都从生产日用电器成长为足以供应岛内需求,更进一步从内销转型为外销于世界的企业。它们为台湾后来的经济起飞跨出了第一步。凡此发展的个例甚多,此处不需列举。正是这种政企内外的密切合作,使台湾一步一步走出最为窘迫的经济困境。除经济的困境外,台湾在军事方面也十分危险。国民党新败之余,军队能够全身而退的部队不多。西北大军,只有司令官胡宗南来台,奉命据守定海诸岛。青岛撤军,山东的军队来台人数不少,到台后分别改隶其他部队。孙立人奉命训练新军,成为台湾重整部伍的重要部分。海军损失了一部分实力,大部分船舰来了台湾,空军全军来台,海空两军遂成为防守海峡的主力。此时人心浮动,草木皆兵。蒋氏组织的特务人员,对中共谈虎色变,时时防范,常常抓人。他们破获的潜伏分子及间谍,其中有些是真的,也有不少是冤枉的。今日我们称之为“白色恐怖”,即因当时错杀了不少无辜。刚经过二二八事件,及后遗的许多冤狱,本省同胞如果将内心不满与恐惧形之言词,即有可能被特务捕捉入狱。内地来台人士,本来就成分复杂,而且经过江山易手的巨变,对于官吏贪污无能自然有所批评;这些人更是当时“白色恐怖”的主要受害者。究竟多少人是真的中共潜伏分子,多少人是蒙冤的无辜,今日已难计算。总之,这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因为一个错误而衍生一串暴行!
国民党在来台之后,在蒋介石的主导下,重新编组为权力集中于党部即“中常会”的建构。“中常会”不啻是蒋氏的小“内阁”,由“行政院”及其他重要部门的主管组成。“中常会”通过的大原则,在“政府”各单位经过法律程序执行。这是一个以蒋氏本人的威权,通过政党指挥“政府”,既不是一般所谓“内阁制”,也不是“总统制”。在此威权体制下,蒋氏真正定于一尊,其权力之稳定,为他一生所未有。
国民党撤入台湾,这一刚从日本殖民地回到中国的岛屿从此任重道远,半个多世纪背负了沉重的“中国法统及名号”!在1949年以下数年,台湾于千辛万苦之中还经历这一蜕变,其困难可知。在蜕变过程中,台湾背负了一个所谓“中国政府”,却也因此有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各方的干才,配合本地人才,为台湾拔出困境,尽了全力。历史的吊诡,在这一段故事中,最为难以评估其对错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