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五 股肱之臣(1)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部) 作者:王立群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秦王嬴政和他的文臣武将在历经十年的运筹帷幄、南征北战之后,终于将六国一一平定,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庞大帝国。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六国灭亡的顺序和时间: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仅仅用了十个春秋,秦王嬴政就给长达两个半世纪之久的战国时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终结了中国历史上诸侯纷争、枭雄四起的时代。而在这十年之中,秦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风卷残云般地统领了中华大地。这些我们在《秦始皇》上部都有讲述。为什么秦国的统一大业进展得如此顺利?秦国取胜的关键是什么?秦王嬴政凭借什么完成了统一大业呢?

嬴政虚怀若谷 王蒙能征善战

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了一条铁律——凡是有所作为的君王,身边总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和足智多谋的文臣。秦始皇之所以最终能够势如破竹地统一天下,就是由于他身边聚集着这样一批当时最优秀的文臣武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胜利才会来得如此迅速,来得如此轻松。秦始皇身边到底有哪些文臣武将?他们在帮助秦始皇兼并六国的进程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秦灭六国首先是一场军事斗争,所以我们先从武将说起。

秦始皇身边的武将首推王翦、王贲(bēn,奔)父子。用“首推”二字,是因为这父子俩为秦灭六国立下了不世之功——父亲王翦独立灭楚,儿子王贲独立灭齐,父子俩联合灭燕。

王翦是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人,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军事。王翦出道打的第一仗发生在嬴政十一年(前 236),他领兵攻打赵国,旗开得胜,一举攻下了赵国九座城池。初次领军,王翦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造诣。

王翦打的第二仗是嬴政十八年(前229)至十九年(前228)的灭赵之战。在这次战役中,王翦仍是统帅。当时赵国派大将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李牧亦颇有军事才能。经过一年多的较量,王翦最终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司马尚。其后三个月破赵,俘虏赵王迁。赵太子嘉逃亡,赵国已名存实亡。这一次,王翦灭掉了秦国扩张道路上最棘手的一个对手。

嬴政二十年(前227),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虽未成功,但是这次在咸阳宫殿上的刺杀行动让嬴政深受惊吓。惊魂稍定的嬴政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王翦发兵攻伐燕国。燕国联合逃到代地自称代王的赵王迁的太子嘉共同抗秦,王翦率领秦军,陈兵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这一仗虽然未能彻底灭燕,但是,已使燕国深受重创。

嬴政二十一年(前226),王翦的儿子王贲奉命攻打荆楚,大破楚军,攻下了十几座城池(大破楚军,亡十余城——《史记·楚世家》)。嬴政又增派大兵援助王翦,攻打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被打得灵魂出窍,仓皇逃往辽东。

嬴政二十二年(前 225),王贲击溃燕军之后,又奉命攻魏。王贲挖沟引黄河之水淹灌魏都大梁,三个月后,城墙被水浸泡崩塌,魏王请降,魏国因此灭亡。

王翦父子是秦王嬴政最倚重的将领。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他们率领秦军,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秦王嬴政就是依仗着这样的大将,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纵横捭阖,吞并四方。

虽然有这些威武大将的辅佐,但嬴政在谋划决策时还是会因误判而贻误战机。例如在王翦这里,嬴政曾失去一次灭楚的绝好时机,这和一个叫李信的人有关。

李信是在王贲率兵击溃燕军主力的战斗中出现的一位青年将领。

李信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先祖,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荆轲刺秦以后,年轻气盛的他,曾带几千士兵追杀燕太子丹,迫使燕王喜杀太子丹以苟且偷安。当然,即使燕王喜交出太子丹的人头,也并不能使秦国停止对燕国的攻打。李信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表现不凡。嬴政得知追杀太子丹的是李信,对他的忠诚和坚忍果敢的战斗作风大为赞赏,认为李信有勇有才。

一天,嬴政问李信,我打算攻楚,将军估计调用多少兵力才可以?李信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多不超过二十万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