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贰 “资产重组”之痛 (1)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作者:易中天


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 关于这一点,最好看看墨子的描述。

□ 墨子怎么说?

■ 九个字:“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国相攻,就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侵略;家相篡,就是家与家之间相互掠夺;人相贼,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总之,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国际关系也出了问题。

□ 那时也有国际关系吗?

■ 有啊!我们现在叫做“中国”的地方,当时叫做“天下”。天下就是“天底下”,也就是“全世界”。这个“全世界”,或者说“天底下”,由许多国家组成,比如齐国,比如楚国。他们都是独立或半独立国家。西周的时候半独立,战国的时候全独立。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主权、军队和元首。他们的元首叫国君,也叫诸侯,所以他们的国家也叫诸侯国。所谓“国相攻”,就是这些诸侯国家互相侵略,今天你打过来,明天我打过去,可不就是国际关系出了问题?

□ 所谓“家相篡”呢?

■ 这个问题讲起来要麻烦一点。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那个时候的“家”,和我们现在的“家”,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现在说的“家”,是社会学的概念,也就是“家庭”。那时的“家”,却是政治学的概念,指一种特殊的政治实体。具体地说,就是大夫的领地。

□ 大夫的领地?

■ 对。那时的大夫,与秦汉以后的大夫,也不是同一个概念。秦汉以后的大夫,是官员。秦汉以前的大夫,是领主。既然是领主,就有领地。大夫的领地,就叫“家”。大夫是“家”这个特殊政治实体的君主,叫“家君”。他对“家”里的土地,有独立(或半独立)的产权;对“家”里的人民,有独立(或半独立)的治权。

□ 你的意思是说,诸侯和大夫,都是领主,都有领地。诸侯的领地叫“国”,大夫的领地叫“家”。诸侯和大夫,也都是君主,都有臣民。诸侯是国的君主,叫“国君”。大夫是家的君主,叫“家君”。诸侯也好,大夫也好,对自己领地的土地和人民,都有独立(或半独立)的产权和治权。国与家,都是政治实体。是不是这样?

■ 正是如此。

□ 那么,国与家,或者说诸侯与大夫,又是什么关系?

■ 君臣关系。诸侯是君,大夫是臣。国是家的上级单位,诸侯是大夫的上级领导。

□ 一个天下,有两级政治实体?

■ 三级。因为诸侯之上还有天子,也叫“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是天下土地的领主,也是天下人民的君主,叫“天下共主”。他是当时“全世界”的最高领导人。至少,在名义上是。

□ 世界之王?

■ 可以这么说。

□ 这个“世界之王”(天子)与“各国元首”(诸侯),是什么关系?

■ 也是君臣关系。天子是君,诸侯是臣。诸侯的“国”,至少在名义上隶属于“天下”,正如大夫的“家”隶属于诸侯的“国”。

□ 这样一种关系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 封建。这里说的“封建”,是动词,封和建都是。封,就是划定范围;建,就是指定领导。具体地说,就是天子把天下分成若干领地,这就是“国”。每个“国”都指定一个世袭的君主,这就是“诸侯”,也就是“国君”。这就叫“封土建国”,简称“封建”。诸侯得到“国”以后,又再次封建,把“国”也分成若干领地,这就是“家”。每个“家”,也都指定一个世袭的君主,这就是“大夫”,也就是“家君”。这就叫“封土立家”,也简称“封建”。

□ 天子封建诸侯,诸侯封建大夫?

■ 对。天子、诸侯、大夫,三级分权。这样一种制度,就叫“邦国制度”。

□ 明白了。打个比方,天下是总公司,国是分公司,家是子公司,是不是这样?

■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可以这样比喻,当然也只是比喻了。正如总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有资金链条或者经济链条连着;天下、国、家之间,也有链条,只不过不是“经济链条”,是“政治链条”。这个“链条”一断,社会就会出问题。要知道,当时的“天下”,可是相当于“全世界”呀!

□ 那链条断了吗?

■ 断了。而且,这事在当时还有一个特定的说法,叫“礼坏乐崩”。

□ 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 正是。链条一断,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是因为要“资产重组”

□ 那么,当时的“政治链条”为什么会断呢?

■ 这就说来话长了,只能以后慢慢再说。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就是当时的天下、国、家,与现在的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并不完全一样。天下那个“总公司”是虚的,天子也只向“分公司”象征性地收一点“管理费”。国与家,却是实体,有土地,有人民,有财税,有军队,有君主。也就是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还都有自己的法人代表。国的法人代表就是诸侯,往往叫“某某公”,比如齐桓公、晋文公。家的法人代表则是大夫,一般叫“某某氏”,比如宁氏(卫国)、季氏(鲁国)。但无论是国,还是家,法人都是世袭的。

□ 家族公司呀?

■ 是。不过,“国”同时也是“股份公司”。国君是大股东,大夫是中股东或小股东。

□ 这些中小股东(大夫)是什么人?

■ 原则上是国君的兄弟、子侄、族人。家族公司嘛!所以,大夫也参加“分公司”的管理,担任副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这是大夫最后会由领主变成官员的原因之一。变成官员以后,大夫就没有股份了,同时也不再有“子公司”。这样的大夫,可以由外姓人担任。

□ 这就是说,按照当时的制度,大夫既是“分公司”的股东和干部,又是“子公司”的老板和经理?

■ 正是这样。而且,大夫在“分公司”的股份,是和他“子公司”的资产相一致的。换句话说,“子公司”的资产越多,大夫在“分公司”的股份就越多,同时他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也就越大。所以,如果大夫的资产和股份,竟然比国君还多,这个“公司”就会出大问题了。

□ 有这种事吗?

■ 有啊!比如孔子生活的那个鲁国,股权就掌握在三家大夫手里。季孙氏是最大的股东,差不多占了一半的股份;叔孙氏和孟孙氏,差不多各占四分之一。鲁国的国君,反倒变成了最小的股东。结果怎么样呢?季孙氏执政呗!

□ 怎么会这样?

■ 怎么不会!没错,“分公司”刚刚组建的时候,国君的股份肯定是最多的,大夫往往只能做小股东。但是你要知道,大夫的“子公司”,可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完全可能“做大做强”。做大做强也不难。好一点,自力更生;坏一点,以权谋私。毕竟,大夫同时还是“分公司”的“高管”嘛!做些手脚,有什么困难?

□ 请问怎样做手脚?

■ 两个办法。一是损公肥私,鲸吞“国有资产”,也就是把国君的土地、人民和军队设法变成自己的。鲁国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就这么干过。二是损人利己,掠夺“他人财产”,也就是吃掉其他大夫的“子公司”。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晋国,就发生了大夫之间的战争,最后大股东由六家变成了三家。

□ 看来,这就是墨子说的“家相篡”了。那么,“国相攻”呢?

■ 就是“分公司”要做大做强。不过,诸侯不能照搬大夫的办法,因为天下这个“总公司”是虚的,没什么资产可以鲸吞。因此,诸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别国的土地和人民,甚至吃掉别人。

□ 所以,国与国,家与家,就掐起来了?

■ 对。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挤兑、兼并、争夺市场。不过“家相篡”是国内矛盾,“国相攻”是国际冲突。

□ 天子那个“世界之王”就不管吗?

■ 管不了啦!被架空了。他本来就是虚的嘛!

□ 那么谁来管呢?

■ 超级大国。“国相攻”的结果,必定是产生“超级大国”。他们的国君,就是“霸主”,也就是称霸世界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是齐桓公、晋文公等等。这就是“春秋五霸”。到战国时期,小国都灭亡了,只剩下不到十个大国,这就是“战国七雄”。

□ 周天子呢?

■ 先是沦落为小国的国君,后来也被灭了。

□ 总公司解散,分公司做大做强,是这样吧?

■ 也有“子公司”做大做强,灭了“分公司”的。比如“三家分晋”,就是三个“子公司”(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又把自己升格为“分公司”。他们后来也成为“独立产权的大公司”,称起王来,这就是赵、魏、韩。

□ 哈呀,这不是“资产重组”吗?

■ 是啊,天下大乱,就因为当时的社会要“资产重组”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