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东京近郊物色新址,在大船获得九万坪的土地,制片厂用地占三万坪,其余的作为住宅用地出让,1934年4月22日举行了"地镇祭"。1936年1月15日(比预定时间晚了半年)是蒲田制片厂的最后一天。下午五点举行了关厂仪式。第二天的《都新闻》报道说:"在开放的广场会场上,四周围起了红白相间的帷幔,中间的竿子上高高悬挂着蒲田制片厂的旗子,数百根五颜六色的彩带从旗子上飘下来,整个制片厂的明星手握彩带的一端,沉浸在诀别的感情之中。"城户厂长致词后,废旧的喇叭筒、破损的胶片、不要的道具等堆积在一起,点火焚烧,最后把"蒲田制片厂"的大牌子扔入火中,配合着《萤之光》的乐曲,人们唱起堀内敬三作词的《再见了蒲田》。"大家一杯接一杯地向碗里斟酒,城户厂长酩酊大醉,创下新纪录。大家唱着《安来节》,吵吵嚷嚷。在回家的路上,打开车门,就地小解,胡闹一团,这样的状况应该知道。"
这一天,日本宣布退出在伦敦召开的裁军会议。
16日是大船制片厂的第一天。全体工作人员在蒲田集合,坐车前往大船,原来打算上午十点出发,推迟了一个小时;虽然准备了二十辆巴士,但不够用,于是招集了总共三十五辆出租车。比预料的人数有所增加是因为连要债的也都跟来了。留下如此记录的记者小林也坐上巴士一道前往大船。在横滨伊势佐木町游行(?)之后,十二点半到达大船,紧接着是制片厂启动仪式,就此揭开了松竹电影新的一页。
虽说如此,在蒲田还有三个摄制组继续留下来拍摄,这就是清水宏组的《大少爷百万石》、佐佐木康--以搬迁为契机从导演助理升任为导演--组的《这条路那条路》和小津安二郎组的《大学是个好地方》。1月31日整个制片厂关闭时,只剩下佐佐木组。2月1日,大船制片厂--当时后面的山上有许多蝮蛇--开始正式启动,清水宏组的《感情的山脉》是第一部在这里布景的电影。
这一年冬天,关东地区下了很大的雪,这是往年所没有的。2月4日,"白魔"肆虐东京,2月26日又如是。撼动雪中东京的惊人事件--即二二六事件--众所周知,不必多加叙述。但是,此事件的影响波及面很大,留下很深的后遗症。
大众娱乐界、电影界也受到很大伤害。前往娱乐街的人急剧减少。27日,首都东京下了戒严令,这一天清水宏的全外景得意之作《老好人》公映失败,这在流行电影制作人清水的作品中是很罕见的。1934年8月,野村芳亭突然去世之后,清水成为蒲田商业电影工作者的领军人物,这时的他也遭遇到与国家权力的根本问题相关的非同寻常的局势,对此他没有任何对抗的方法。此外,原定公映的由片冈千惠藏制作公司出品的《江户城火光冲天》。从内容上看太合时机了,审查当局对它采取了宽容的政策。
以这个事件为契机,针对包括电影在内的大众娱乐、大众传媒,内务省所采取的审查方针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这个事件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力。29日,广播中播出戒严司令部的指示《告士兵》,这对局面的控制发挥了极大的效果。同时,广播中还播出了这一年8月召开的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前畑加油"的情景,1936年的收音机广播成为社会世态史上的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