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并非碌碌无为的1936年(17)

小津安二郎周游 作者:(日)田中真澄


在《大众松竹》1938年3月号上有一个题为"摄影棚戏剧"的杂文栏目,把制片厂的景象以短剧的形式创作成一种轻松的读物。在这个栏目中,有一篇题为《再见了,小津伍长》的文章,报道了1937年9月的某一天,在松竹大船制片厂举行的小津安二郎送别仪式的情景,城户厂长在送别词中说道:在战场上是绝不能出现NG的,要百发百中。接着这个话,小津说:"当然,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是一发主义。"

此时城户与小津的对话中有一种非常含蓄的"大船腔调"。--对此加以解释是很麻烦的。不过也难以确定这就是他们的原话,也许是某个笔名叫做芥圭介的人做了一些改编加上的吧?很难判断,只好割爱不提。

前面说的登有"战场通讯"的《大众松竹》杂志1938年2月号递到读者手中时,即1月12日这一天,小津在南京近郊的句容与先他一步出征的山中贞雄见了面,这是他们在战场上仅有的一次短暂会面。但是,媒体却完全没有提及两人这次值得后来者大书特书的见面。顺便提一下,关于战场上的山中的报道,与小津相比少得可怜。这是由于山中越接近前线,行动越多吧,记者难以捕捉。总之小津的部队里有卡车。对曾在一年志愿兵及隔年之后的应征时常常落伍或偷懒的小津来说,这是最低限度的幸运了。

前面所介绍的饭田蝶子的报道中出现的袜子的感谢信可以在《大众松竹》1938年4月号题为《大船国防妇女会办公室风景》的随笔中找到。这也是一篇不可或缺的了解小津战场轨迹的资料。

时值严寒,祝诸位越来越康健。

此次于大忙之中寄来真心诚意的袜子,受到诸多的惠赠,对此厚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些袜子很快便分到小队的○○人,他们非常感激。

去年12月15日,从苏省镇渡过扬子江,前进到杨洲、仪征的最前线,20日进入○○城。

精神更加旺盛,士气大受鼓舞。

此间,在月明之夜,遭到敌人的袭击,损失了○名战友。

我也受到了机关枪猛烈射击的洗礼,却不可思议地幸运地活了下来。

三更半夜,静悄悄的,在寒冷的枯草上,三天没有睡过一觉;有时用水面上漂浮着水蚤的水装进饭盒煮饭,充分领略了战场的气氛。

前进还是前进,向西向西,战局不断拓展。精神状态逐渐好转。

祝愿诸位也注意身体,更加精神地投入工作。

匆忙之中,意未尽而笔不足,请多加宽容。

先以致谢,并汇报近况。匆匆。

松竹大船制片厂国防妇女会

田中绢代女士

并其他人士

如果考虑到袜子到达小津手里的时间,这封信可能是12月下旬写的。从信中的地名推测,"20日进入○○城"中的○○,很有可能是南京。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为先导的进入南京城仪式于17日举行。这时"皇军"士兵们正干着虐杀等野蛮行径,即便是风闻,小津伍长也不会一无所知吧?总之,对这个问题,日本的媒体没有报道,在小津的语录中,当时或之后也都没有提及。

我以为,报纸上对中日战争的时局和战况的报道应该是在南京城陷落时达到了一个高潮。进入1938年,随着战况发展,不间断地出现了对每天战况的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在社会版和演艺版,可以感觉到形成了某种相对的安定和平静。这些版面从尽是报道战争的状态下回到了从前那种日常报道,可以看出收复失地的倾向。战争还是战争,后方是后方的生活,每天照样延续着。事件在发生,犯罪在进行,电影在制作,戏剧在上演,当然这些日常生活的延续是在国家总动员的体制下、在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最兴盛的时期得以进行的,其存在是与战争紧密相关的。然而,不管怎么说,战场并不在日本的国土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