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居正:兼具远见实务,推动行政革新

从历史看人物 作者:许倬云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隆庆元年,与高拱并为宰辅;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共逐高拱。当国十年,推行改革。执行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清丈土地,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裁汰冗员,减少支出;改变赋税制度,改善财政;起用戚继光等整顿边防;用潘季驯治黄淮二河。卒于万历十年,死后被弹劾。

16世纪时,张居正很得到万历的信任。中国的封建主义专制到了明朝,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太祖朱元璋时已不再设置宰相职务,但张居正因为得到李太后的信任,出任首辅十年,拥有宰相般的实权,使他得以顺利整饬纲纪,推行改革,将已见衰败的明朝,恢复到国富民安、海内称治的景况。万历皇帝十岁即位当皇帝,年轻时候政绩做得不错,其实是因为张居正在幕后替他做了皇帝。

当时明朝很乱,明朝的皇帝好的少,坏的多,整个明朝的政治其实都不好。朱元璋手下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被他杀了四万。朱元璋用读书人做事情,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做不好就挨廷杖,也有当场被打死的。朱元璋的时代朝臣上朝,晚上回家,一家人都要庆幸又渡过了一个难关。明朝的官员是没有尊严的。所以明朝的官大半都不行,顶多做到奉公守法,有所作为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张居正是难得有所作为的人。当时太监专政,替皇上管事。法律不行,政令已无法下达。张居正的改革,只是想按《大明律》做事情,该做的就做,皇帝下的诏书,政府下的命令就都能彻底执行,让政府的效率提高。他曾引用于谦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大意是说:我是山里的石灰岩,被人家切下来到火里去炼,粉身碎骨,烧成一堆白灰,留下的是清白。这就是张居正的志愿。

他是湖北人,先师沈刚伯先生也是湖北人。我在台湾做事情的时候很受委屈,特务、党部和有些同事找我麻烦。沈先生以张居正勉励我,张居正曾发愿:人们走过水坑时,愿是那水坑上铺上的草席,让人家踩过去,宁愿自己受污而让人家保持干净;骑马的人两脚上都会沾上污泥,我愿做骑马的人膝盖上两块遮脏泥的东西,宁愿自己受污而让人家保持干净。沈先生告诉我:要做事情,就要任劳任怨。张居正就是抱持这种想法,立志做这样情操的人。

张居正的改革在他当政的时候确实是成功了,可是他为改革不惜肃清朝臣巨贾,以致死了之后还差点被开棺斫尸,家产全部没收。他成功在哪里呢?他制定了一套制度,改革了行政效率;改革田亩的税收,使税收公平;让一般老百姓不会被大户侵占权利。大户是当地收 税的人,当时明朝有包税的恶习,大户负责收税的同时,把自己的税负转嫁到一般老百姓的身上。

在行政方面,张居正定了办法:一个命令,分成三份,一份是下命令的人,一份是收到的人,一份是监察的人,如果没有按照时间回报,就表示失败,监察人员会去查验执行的时间对不对,执行的条款对不对,执行的情况成果对不对,加以考核。这个办法延续到对日抗战的时期,还有行政三联单。从16世纪用到20世纪,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名称,设计原理是一样的:一个命令出去,一定有人追踪考核。这是张居正的远见与切合实务的改革。

“封疆危日见才难”

张居正死后不久就遭到清算,他锐意进行的各项改革,也逐渐被取消,明王朝从此再也无可避免地走向末路。明末崇祯皇帝“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这时候才给张居正彻底平反。而此时江陵张居正故宅更有题诗云:“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