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贾宝玉”与“薛宝钗”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民国那些女子 作者:江泓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关系颇有几分类似于贾宝玉之于薛宝钗。

徐家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富商,家里开着电灯厂、蚕丝厂、布厂、酱厂、钱庄,产业做得很大,当时少见的铁路之所以会特别通过硖石这个小镇,还是因为徐志摩父亲徐申如所做的努力。

徐志摩虽说不是口衔通灵宝玉来到人间,但作为徐家第十三世唯一的男丁,当然倍受宠爱。他成年后与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韩湘眉还有赛珍珠、史沫莱特的传说,似乎也印证了他处处留情,风流而不下流的形象。

至于张幼仪的家庭,也是名门望族,她的二哥张公权和四哥张君劢同一年考中了秀才,当时分别只有十六岁和十四岁。1988年,张幼仪以八十八岁的高龄去世的时候,《纽约时报》曾经专题报道,还特别提到“张幼仪的家庭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颇具影响力。他的两位兄长张公权和张君劢,都是财经界和政界的著名人物”。

说起来,就是张幼仪的四哥张公权,替妹妹看中了徐志摩。他当时二十四岁,任浙江省督察朱瑞的秘书。在杭州府中视察时,看到一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的文章,立刻被文章内容和书法流露出的才气所折服。一打听,原来是硖石商会会长徐申如的儿子,还要什么呢?只这两条,就让他连夜写信给徐申如,提议徐志摩和他的妹妹成亲。

徐申如何等精明,预测到张家兄弟的未来,能够在中国的政界和财经界呼风唤雨。这样的联姻,对于徐家的发展繁荣简直是如虎添翼,略一斟酌,回信说“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这位徐家老爷颇有投资眼光,后来为儿子能拜师梁启超,眼都不眨就出了一千块银元作为贽礼。)

婚事就这样定下了,当时男方十六岁,女方十三岁,都还在读书。

张幼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呢?“谈不到好看,也谈不到难看。嘴唇比较厚,生得黑”,性情和善,为人颇受好评,“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亲故多乐于亲近之”。

那为什么徐志摩独独不乐意亲近之呢?作为一个追求自由和浪漫的青年,徐志摩对爱情充满诸多的幻想和期待,别人要硬塞给他一个新娘,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像刺猬一样竖起全身的刺。

更何况徐家相中张幼仪,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听说她很厉害,把自己姐姐都管得服服帖帖,徐申如夫妻指望这个儿媳,能帮着约束自己的儿子更有出息。这个女孩子简直可说一开始,就站在浪漫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对立面上,不幸成为徐志摩反封建的靶子。所以他会在看到张幼仪照片的时候,鄙夷地说,“乡下土包子”。

更为不幸的是,从此,“鄙夷”成了他对待这位第一任夫人的基调。奉命成婚之后,看她百般不顺眼。有一次,徐志摩在院子里读书,突然喊一个佣人拿东西,又感觉背痒,就喊另一个佣人抓痒,一旁的张幼仪想帮忙,徐志摩却用眼神制止了她,那是轻蔑而不屑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张幼仪非常的克己本分,从有些小事多少能看出她的为人。嫁到徐家后,她给婆婆做鞋,一定绣花精细,针脚细腻,十分考究,给自己做鞋就很马虎,乱缝一气,能穿就行。而过年节时公婆要为亲戚准备礼物,她悄悄地拿出私房钱,一一打点好,婆婆询问花了多少钱,明明四十大洋也只说二十大洋,宁愿拿钱买欢心。

这样的张幼仪自然如薛宝钗一般,很讨主流社会的喜欢,但徐志摩却未必喜欢,他的侄子徐炎说张幼仪“很有主见,也很有主张,且相当主动,既不会哭,也不会笑,是一个三主俱全的女强人”。

“既不会哭,也不会笑?”这就对了,那个人人说好,事事约束自己的妻子在徐志摩眼里也许就是个波澜不兴、没有趣味的女人,呆板、刻板,甚至死板,哪怕所有人都看好的金玉良缘,在他也只是味同嚼蜡,甚至如鲠在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