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节:素书(21)

素书 作者:(汉)黄石公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行事要避免与别人产生嫌隙,与人相处不能让人产生疑心,这样才能有利于事情的进行与发展。

欧阳修所著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道:“祸患常积于忽微”,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许多并不是由是非原则问题引起的,往往一个不正确的表达方式、一次不经意的冷落,甚至一个被人误解的眼神,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为今后的发展埋下祸患的根源。

三国时的名士曹植有诗《君子行》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所以,凡谋大事者,必须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小事着眼,从生活中的细节着手,了解什么行为是别人所厌恶的。明白什么行为可能导致别人对你的怀疑,然后尽量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以保证自己的计划能顺利进行。

本章中强调的“避嫌远疑”与《正道章》中提到的人中之杰“见嫌而不苟免”并不冲突,后者强调的是,在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上,要不怕被人猜忌而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正如林则徐所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而前者则意在提醒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以免阻碍今后的发展。后者从大局考虑,前者则从实处出发,两者只是出发点不同,而目的却是统一的,都是为了能够有所成就。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聪明的人会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勤于发问,善于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识渊博,为自己的将来积累丰厚的知识储备。

如同建造房屋一般,假如没有打好地基,无论多好的图纸、多好的建筑师、多好的材料也无法建成一座好房子;如果把立志比做建屋,那么广博的学识就是支撑这座建筑的最根本的地基。认为知识的积累要从平日做起,只有勤奋学习、广泛发问,才能通晓疑难,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