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节:素书(36)

素书 作者:(汉)黄石公


人生之苦,皆源自欲望太多、贪婪过度,没得到的想得到、已得到的又盼望更多。所谓辛苦,皆为心苦。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曾对“贪得无厌”者与“知足常乐”者各100名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知足常乐”者长寿率明显高于“贪得无厌”者,其比例为10∶6,患病率则为3∶7。佛家也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这八苦统统出自欲念不得满足,正所谓“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放宽心胸去看待得失,不因虚华迷失自己的方向,才是保持幸福生活的根本。

知足并非要求人们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而是教会人们珍惜现有的一草一木,学会感恩,以一颗包容的心去承认自己、承认生活,不会再因为莫名的欲望而破坏自己祥和的心境。

悲莫悲于精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首句,老子认为,宇宙起源的奥秘在于“道”。如果说“道”是万物发生的起源,那么精就是人类得以维持生命的根本,《黄帝内经》就提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在今天看来,“精”已经超出了养生学的范围,而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具体来说,成为了一种信念。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信念可以支撑一个人在荒漠中找到绿洲,失去信念则可能让人在百无聊赖之下彻底失去对生命的渴望。

人生就像一出活的戏剧,没有人会知道在下一分钟会上演怎样的戏码,战争、地震、台风、海啸、暴乱,又或者至亲的离去、与爱人的分别,这些大大小小的失意都会让人们或多或少觉得悲伤,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已经离自己而去,因此痛哭流涕、一蹶不振。然而在痛苦伤悲的同时,千万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念,要始终相信上帝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还为你留了一扇窗,假如因为一时的悲伤而从此失去生活的信念,心如死灰不复温,行尸走肉般活着,那才是最让人悲哀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