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辑 问题是个问题(4)

公民心事 作者:易中天


然而他们的问法,却是预设一个“道德污名”,比如“出名赚钱”或者“保持名人热度”,然后问你“是不是”。这就不仅是把受访人当“嫌犯”来审,而且是“有罪推定”了,跟警察问小偷“那东西是不是你偷的”,没什么两样。但警察这样问的时候,手里通常是有证据,或者有疑点的。记者和主持人这样问,有证据吗?没有。有疑点吗?也没有。因此,说此类问题“愚蠢”,还是客气的。准确的说法是“恶毒”,或者“既愚蠢又恶毒”。

当然,我并不认为那两个记者是故意使坏。北京台那两位主持人,就更没有主观恶意。说实话,他们只是这样问惯了。而且,别人也都是这么问的。别人问得,我问不得?问别人没事,问你们就不行?难怪他们或者委屈,或者愤怒。这种心情,我能理解;这种想法,我也能理解。但理解不等于赞成,更不等于迁就。相反,我主张并建议,今后但凡遇到这样“愚蠢而恶毒”的问题,受访人都应该断然拒绝,决不“配合”。

不配合又怎么办?发飙也不是好办法,要被骂作“毒舌”,被不怀好意的人恶炒的。最好的办法,是一句话都不说,只盯住他们的眼睛笑,直到他们自己心里发毛为止。

刊载于2010年4月30日《南方都市报》B23版,责任编辑雷剑峤

问题是个问题

设置陷阱的提问方式,比严刑逼供更阴险,也更恶毒。

河南农民赵作海被屈打成招,冤狱坐了11年。只因为“被害人”又“活了过来”,这才重见天日。据5月13日《南方周末》报道,赵作海出狱后,有“法院带来的记者”问他“要感谢谁”,他说感谢法院,感谢党。记者再问还要感谢谁,他一时僵住了。众人散去后,赵作海坐立不安,反复躺下又起身,最后喃喃自语:“为什么要感谢?我不感谢。”

对此,马少华先生的评论是:赵作海被那个记者“诓”出了一个感谢。但是,因为这样的感谢未及深思,所以后来又被他自己否定了(《法院带来的记者与复杂问题谬误》,5月15日《南方都市报》)。看来,赵作海虽然坐了11年冤枉牢,脑子还不糊涂。他几乎本能地意识到,那个记者提的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