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之所以不再搞哄骗和欺诈,商业道德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从不诚信转变为讲诚信,并非良心发现,也不是出于“伦理的热狂”,而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法制逐步完善,消费者日益成熟,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的巨大压力迫使它不得不如此。
因此,中国当前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在内的众多市场乱象,也无非是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健全、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消费者尚不成熟、企业欺诈成本不高、经营者道德水准低下等因素的产物。
要消除那些令人痛感“纠结”的乱象,当然需要法制健全、政府尽责、媒体监督、消费者擦亮眼睛,但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者们提升道德水准、加强诚信自律,无疑承担着首要责任。
问题是,究竟怎样提升商业道德,加强诚信自律?途径大概不外三条:
其一,向自己学。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明白利己先利人、害人终害己的道理。
其二,向别人学。也就是借鉴当今世界的各种经验教训,以人昏昏,使己昭昭。
其三,向古人学。也就是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实际上,虽然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比不上今天发达、市场关系和交易方式不如今天复杂,但是我们的祖先早已对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于工商业者的经营之道、处世之德、修身之理、治家之策有过精辟的总结。那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历经数千载而长青不衰的、完全是中国人创造的、最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的宝贵财富!
作为尚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的确,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向西方学习,但是在学习外国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向我们自己几千年的文化之源求索。对于仁义、真诚、悲悯、善良等人性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君子爱财,如何取之”、有了财富应该如何处置、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等问题,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赡且弥足珍贵的财富。
就根本来说,眼下那些令人纠结的市场乱象,除了法制不健全、政府未尽责、媒体监督差、消费者欠成熟等因素,正是民族商业文化断裂、传统商业美德弃失的恶果!
因此,传承民族商业文化,弘扬传统商业美德,应该是我们提升商业道德水准、加强诚信自律的首要任务。
虽然因为长期的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关于工商业的文献积累,在经、史、子、集当中并不占有很大比重,但是,由于源远流长,传统商业文化依然不失为一座姹紫嫣红的智慧花园、振聋发聩的美德教堂。
两千多年以前,司马迁(前145-前86)《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平准书》等篇章,就是这座花园中分外耀眼的奇葩。《货殖列传》主要包括经济人物传记、经济地理、经济思想等内容。《平准书》主要记载了西汉的工商业政策。
在这些篇章之中,司马迁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探究了人究竟应不应该赚钱的问题,他深刻地指出,赚钱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司马迁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史记·货殖列传》。本书引文除注明者以外,皆出自《货殖列传》,下同。)追求财富,追逐利益,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不需要学习,天生就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全天下的人,像勤劳的蚂蚁一样,一天到晚地忙碌不已,为的都是追求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