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看好香港,看好香港的经济前途,那个时期,我看到我的同事一个个的移民离开,但是,香港依然是很吸引人的地方,有人走也有人来,经济一样繁荣。1988年,人们已开始忘记前一年的大股灾。这是一个大时代。1997年是危也是机,香港充满挑战,是考验脑筋、考验眼光的地方。
大股灾之后,我暂停了股票投资,埋头储蓄,并设法多赚点钱,担任企业顾问、培训员、到其他大学兼职授课……对了,写文章也是一种收入。我开始在《信报》写文章。
1989年“六四事件”,香港股市再一次受到重大打击。这一回,我没有损失,因为我还没有重新入市买股票。
每股4.5港元买汇丰
在大学教书的一个好处是做研究的条件比较强。我开始指导学生做有关股市投资的研究,写毕业论文。1988年,在学生的协助之下,我研究出一套至今仍然经常应用的“2天、19天移动平均线”的买卖股票方法。
“六四事件”之后,香港股市果然节节回升,投资者渐渐地恢复信心,中国政府提供更多的优惠以吸引投资。
到了1990年,我也累积了相当的盈利,在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前不久,我研发的“2天、19天移动平均线”发挥了作用,使我在中东危机爆发,股市大跌之前数天卖掉了大部分的股票,手上有相当宽裕的资金。然后,我做了一个很详细的局势分析,认为不论中东是战是和,香港股市必定在一年之内重新展开大升浪。
于是在当年我作出生平最大规模的投资,除了买股票之外,也买房地产,那是一个70平方米的楼花,售价120万港元,付10%订金,即供成交。
股市的走势是一个集体的行为,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看好而其他的投资者都看淡,股价是不会回升的,因此我写了一篇非常长的文章,再附上一张很详细的中东局势系统分析图,发表在《信报》,占了4/5版的篇幅。
当时我主力购买的对象是汇丰银行,我以每股4.5港元买下1万股汇丰股票,这批股票收藏至今,经历了4合1、1拆1的过程,1万股变成今日的7500股。之后,我不断地增持,第二次大量增持的机会是汇丰与英国米特兰银行合并,股价下跌时。从此,汇丰成了我长期向股友推荐的爱股。也为我在传媒中赢得尊敬,因为所有跟随我长期持有汇丰股票的人都赚了钱,赚不少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