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怀念那一份闲情逸致

最好的活法 作者:包宇


在喧嚣浮躁的年代,总会有一些人怀念一种充满闲情逸致的生活。其实,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真正的闲情逸致只是一种心情。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我们先来品味一下下面的短文:

工作累了,好久没有静下心来,今晚,搬一把椅子独坐院中,努力的放松自己,让浮躁的心绪在此意境得以陶冶,也是一种心态的转换。看,柔弱的夜风带着淡淡的幽兰花香,沁入心肺,不经意的轻轻舞动着柳枝,趁着星光,树影婆娑,犹如美人般轻扭腰肢,煞是婀娜;听,一只蛐蛐躲在角落里,不知疲倦地唱着夜曲,远处忽而传来几声蛙鸣,打破夜的沉寂,此情此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不觉中,竟与天地融为一体。

仰望夜空,浩瀚苍穹之中,繁星点点,像孩童顽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给人一种心动的感觉;在夜色的笼罩中,星光以冷静而诡秘的眼神俯视苍茫匍匐的大地,带着本能的茫然仰望,在星光与目光相交时,我就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神性的冥想。

我的眼睛对视着冷冷的星光,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动,不由为那种神秘缥缈的美所折服:星星镶嵌在广袤的苍穹,组合成无数的星座,不同的星星交相辉映,组成一幅美妙的星空仙境。静中有动,或隐或现,星空随着时间变换着图案,展现出不同的组合光彩。奶奶说:天上的星星,都对应着地上的每一个人!牛郎和织女在那条缎带似的银河岸边,遥遥相望,祝愿他们鹊桥相聚,漫天的繁星里,我就像群星中并不起眼的一颗,属于我的那颗星在哪里呢?在我的心里。

上面这段文字流露出一种绝对的闲情逸致,正是在这种感情的刺激下,作者才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安逸和心灵的放松,他把夜里的星空编织成一幅美好的画卷,并把自己点缀其中。文笔优美,表达流畅,字里行间透着一种优雅柔美的气息,而这种气息正是闲情逸致所激发的灵感。

其实,作者是用自己的心灵描绘了一种悠闲的生活,而悠闲的感觉,在现代社会里是最为宝贵、最为难得的。当今世界,信息瞬息万变,由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芸芸众生终日忙得不亦乐乎。人活着确实需要拼搏,所谓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然而,一个人在使用生命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忙里偷闲,领略生命本身的乐趣,否则,生活在单调乏味之中,则失去了许多原本美好的光阴。

人生苦短,生命转瞬即逝,千万别等到弥留之际才幡然醒悟,而悔恨不已!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所以说,悠闲,乃是人类高层次的时间体验和生命享受。倘若没有自由悠闲的心境,即便身处秀美之地,也无法享受悠闲之乐。

工作是世俗的任务,是身不由己所做的,而悠闲是一种雅兴,是偷得浮生的感觉。正如萧伯纳所说,工作是我们必须做的事,而悠闲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悠闲是难得的,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比如,林语堂在《我个人的梦》里说:“换上便服,带一渔竿,携一本《醒世姻缘》,一本《七侠五义》,一本《海上花》,此外行杖一枝,雪茄五盒,到一世外桃源,暂作葛天遗民,‘领现在可行之乐,补平生未读之书’。”这就是一种悠闲的生活。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种泰然等待的艺术,这样的意绪闲适,浑然忘我,流露出来的也是悠闲生活的韵味。而那“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以及“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更是高雅的悠闲情怀。

悠闲生活,是心灵自由的生活,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风清云淡的生活。享受悠闲生活,需要有宁静丰富的心灵,需要有欣赏品味的情趣。享受悠闲生活,在于我们拥有自己觉得可爱的东西,而不在于我们拥有他人觉得可爱的东西。它跟金钱名望、地位权势毫无关系,所以,功名显赫之人恰恰常因为其心灵浮躁而与悠闲生活无缘。

悠闲生活,充满了对生命趣味的喜悦。人活一世,没有比拥有喜乐心情更为重要的了。以美好的心情去看这个世界,自然就会产生出美好的感觉。梁启超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古人曾云“我身如寄”。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借来几十年时光而已。生前的显赫富贵,终究是些过眼烟云。如果为此穷尽一生,岂非本末倒置?幸福,其实蕴藏于平淡之中。唯有淡泊宁静的心境,才能真正品味人生。东晋张翰说过:“使我有身后名,何如眼前一杯酒”。此话虽不无颓废之嫌,但对生命的价值观已由功利追求转为自身玩味,也透着一份悠闲的满足。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生存在同一方蓝天下,生活的差距不在所处的环境,而在于心态。调整好心态,懂得享受悠闲,那么,就能把自己生命过程的细节设计得娴雅脱俗,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所谓的悠闲生活,就是享受生命本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