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走入社会几年后,开始用自己的臂膀担负起家庭和社会赋予的责任了,但转型总是让人痛苦和彷徨,住房环境差、薪水少、待遇差、收入低、就业难、房子贵,再加上当前经济社会尚处在发展完善的初级阶段,以及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感慨、不满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比较典型的一例就是:“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
这些郁闷和无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道路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风顺水,难免会有遇到挫折和摔跤的时候,摔疼了,哭喊下,说出心中的不满是一种心理宣泄方式,说出来后,就获得一种心理平衡;否则,想法老是憋在肚子里就会生闷气。只是哭归哭,哭完了我们必须得提醒自己还是得继续面对现实、继续努力前行。因为只知道抱怨是最无力的语言,也是无能的表现,越是抱怨看问题就会看阴暗面越多,就会越不阳光、越不快乐。古人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名者不怨天。”我们不能因为现实暂时对我们不利就认为这社会对我们不公。实际上,社会总是赋予每代人自己的幸运与不幸,关键在于自己的把握。
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太多类似的说教:“你们赶上好时候喽,我们那个时候怎样怎样,多么苦、多么难。”20年前听到长辈说这些话,作为小孩子的我们会痛哭流涕、痛心疾首、发愤图强、努力读书,10年后的我们再听到父辈这样的教导开始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又过了10年,当长辈白发鬓鬓,我们也要像父母那样生活、开始承担起家的重担了,才亲身体验到父辈的不易:小时候,三年灾荒,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省几分钱走路上下学;上山下乡,插秧累得上不去床;不要钱的大学,有太多人没有机会念上一念;分配的工作,扼杀了太多人的激情与梦想……
我们父辈的父辈,更是显而易见的不幸:30年代出生,正好赶上抗日开始,抗日结束再挨上四年内战,满腔热情地参与打土豪分田地,三大改造后土地又莫名其妙地成了公有,然后作为中坚力量参加了“文革”……
你也许是海龟、是博士生,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能像五六十年代的高才生那样幸运,不能拥有理想的职位和高薪。但关于那些风光的五六十年代的人你知道他们当初是怎样熬到现在的吗?他们的家庭有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也没什么门路,当然也有可能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年轻时赶上“文化大革命”,高考被中止,即便是有理想也不得施展,被下放的下放,哪儿艰苦、落后被安排到哪儿,按说那一代人有足够的理由像成千上万的青年一样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自己的理想,10年的漫长等待、直到国家恢复高考,他们才终于等到了生命的春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70后,收入低,就业难,房子贵,这些事情好像也遇到过,收入比80后还低,过去工厂少、商业少,就业应该比80后还难。房子就更别说了,分房子没有70后的事,刚好房改,就算那时候房子没有现在贵,可那时候收入太低,房价仍然是天文数字。可是70后一步一个脚印,忍耐低工资,忍耐高强度工作,压制欲望,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动力,争取更高的学历,争取更高的技能,70后用能力去征服,而不是用抱怨乞求。
所以说,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幸运与不幸,人生哪能一帆风顺,谁遇不到点事情?谁能遇不上困难?如果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一切都不需要努力和奋斗,那人生也太没意思、太没有挑战性了。80后的我们不需要抱怨,更不可以消沉,盲目的抱怨只会给自己树立更多的对立面,让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坚持自己的信念,面对应该面对的,继续增加自己的价值砝码有朝一日才能出人头地。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记住了,胜利总是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