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四海和李大平的相识,源于父辈的一段渊源。
解放前,吴四海的父亲吴大勇和李大平的父亲李凤山都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的猛将。这支部队的司令,就是赫赫有名的上将许世友。1949年2月,九纵被改编为解放军27军,成为第一支突破长江天堑,第一个打进大上海的铁军。当年,吴是73团二营的营长,李是副团长,两个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解放后,吴大勇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在W市政府任职,一直做到主管农业的副市长。而李凤山则一直留在部队,1955年被授衔为少将,在南京军区担当要职。“文革”前,两家互有走动。不过,当时吴四海和李大平尚年幼,对彼此都没有什么印象。“文革”开始后,吴大勇被打倒,李凤山在军区里虽有耳闻,却自顾无暇,对老部下的遭遇爱莫能助。吴大勇离世后,李凤山一家和吴家的联系也就彻底中断了。
两年前,李凤山身染重病,临终前交代儿子李大平,无论如何要找到吴大勇的后人。“文革”时,未能尽力保护吴大勇一家,一直是老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痛,风烛残年此痛愈加深入骨髓,每每想起老人总会暗自垂泪。对于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李大平自然满口答应,承诺一定满足父亲的遗愿。
父亲死后,李大平谨遵父命,携全家专门跑了一趟W市。几乎没费什么劲,就找了吴大勇的后代——也是唯一的儿子——吴四海。那时,吴四海已经是W市小有名气的人物,把一张《W市晚报》办得风生水起。
在W市最好的酒楼,吴四海做东,宴请了李大平一家。席间,两人称兄道弟,相谈甚欢。吴四海的精明强干和办事魄力,给李大平留下深刻印象。两人谈到各自的父亲以及“文革”前后的一段苦难岁月,自是一番欷歔。两瓶茅台下肚,两人的眼圈竟都有些红了。
酒席散去,李大平和吴四海惺惺相惜,依依不舍。吴四海专门安排李大平全家在W市多住了几日,自己也暂时把报社的事情撂下,抽出时间陪着李大平把W市的名胜古迹好好地游览了一番。
李大平提出要去吴大勇的墓地看看,表达一下哀思,吴四海陪着去了,那天细雨蒙蒙,白雾皑皑。李大平早早买好祭品,坐上吴四海的车,一路向郊外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