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想境界首先要懂得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互为因缘的关系。现在看到的结果都不是当下所造成的,今天的结果都是过去的因识所为。
老方丈将佛龛上撤下来的供果分给众僧,有的僧侣却没有拿到。一个和尚问:“我为什么没有供果?”方丈说:“你正月初三下大雪,起床晚,没有参加扫雪;二月初三去化缘,回来的早,却空手而归。”
另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和尚也问:“我为什么没拿到供果?”方丈说:“你对新来的僧侣没有尽心尽责,光顾自己修身养性,对一位施主提出的问题敷衍、搪塞,辜负了施主的信任和尊重,有失出家人的品格。”之后,该寺院僧侣都改称供果为“因果”。
人们常喜欢用“巧合”来形容突然发生的事情和一些看似偶然的结果。行走于人世之间,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根本就预料不到,有时会久久纠缠于其中而不得解脱,甚至根本就无法找到存在的原因和必然的联系,因此,就会对众多事情的发生产生烦恼,常常会想“为什么会是这样?”时而也会自认倒霉。难道这个世间真的存在“巧合”吗?是“巧合”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如此深不可测吗?其实不然。这世间的万事、万物、万法都有其深刻的来源,皆为传承与因果的关系,亦即“没有无根之木,没有无源之水”。
中国有句古话:“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恰恰暗合了万事万物皆有因果的道理。种下的因和生出的果,必须要有一定的助缘才得以必然发生。凡夫俗子大多只会看重果,却很少注重因,所以就会导致出现“巧合”的假象,令我们产生很多的困惑。其实这世间的事物都是有因果规律的,很多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们并不是巧合,而是暗合道妙,是宇宙本有的物理现象,是客观的轮回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而随意改变。
任何事物的成因都要经历三种形态,第一是种子或者是有着对于这件事情的思想;第二要有能够使这件事物有所发展和成熟的条件;第三就是最终形成的结果。三种形态缺一不可。比如说:任何种在地下的种子,如果没有合适的土壤、肥料、阳光和水分,是无法生长和结出硕果的;而如果只有环境,不存在种子也是无济于事的。再比如,如果有了好的想法,却没有合适的人和必要的条件,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成为空谈。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遵循着这三种形态才得以发展的:种子或者思想称为因,满足这件事情的必要条件称之为缘,由因和缘所聚合产生的结果或者现象称之为果。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因、缘、果的关系,它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是互为因缘。
当我们意识到烦恼的产生源自于内心的不调,烦恼的消除通过消除内心的杂质就可以实现的时候,我们必然就会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当生活不可选择的时候,我们要选择态度。只要你的态度是圆融的,你的快乐就是圆满的,你的生活也就是顺意的,你就可以使你身边的人或更多的人感到幸福。
因果论并不是佛教的专属,而是对待一切事物的一种普遍认识和价值观。有了这种认识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遇事时就不会执著,不会烦恼疑惑,而是会找到事情发生背后存在的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万法唯心造,一切我所能看到的事物都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心就是一个人的所思所念,动机的缘起,所以一切外在的发生都是内心的投射也就是人行为的反映。因果相循,无因则无果,有因才有果。大多数人都只注重结果,这是由于因是潜在的,隐藏在过程之中,不引人注意,而果则是显现的,吸引了所有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