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眼睛(2)

裸女: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英)戴斯蒙德·莫里斯


覆盖着瞳孔和虹膜的,是一层通明的“窗户”――角膜,在角膜的周围,是我们习惯于称做“白眼球”的区域,它的专有名称叫做巩膜。巩膜是人类的眼睛当中没有光学作用的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的眼睛最独特的一个特征。我们一部分白眼球是旁观者能够看到的,这很不寻常,大多数动物都拥有着像“按钮”一般的、圆圆的眼睛,低等的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也是如此这般的,但对于大多数种类的猴子情况就不同了,它们的眼睛在左、右两边都有了“眼角”,因而看起来较为细长,不过从形状上看,猴子们的眼睛还是更接近圆形,而不是椭圆,相比之下猿类就又前进了一大步,它们的眼睛是椭圆形的,与人类的眼睛外形接近。猿类的白眼球依然是不可见的,它们两侧眼角暴露出的虹膜部分呈现出深深的褐色,人类眼睛的相同部分则是白色的,这成为一个非常易于辨认的显著特征,科学家相信这种小小的进化是为了让人类在最初的“社交”生活中,更明确地标注出自己视线的改变,让别人在即使相隔较远的地方也能看得到。

在眼睛的可见部分周围,是能够分泌油脂的、边缘闪亮的眼睑,眼睑的外沿上分布着弯弯的睫毛。油脂是由一排排非常细小的腺体分泌出来的,它们就隐藏在睫毛的根部后面,是用肉眼能够看到的非常细微的小孔。伴随着平时的眨眼动作,这些油脂能够对角膜起到润滑和清洁的作用,这个过程同时还得到了泪腺的协助,后者位于眼睑上层的下面,能够分泌出泪水,帮助完成对角膜的润滑和清洗。泪水是经由两个很小的排泪管流出来的,它们也是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小孔,分布在眼睑的边缘,比分泌油脂的腺体要稍大一些。排泪管是位于眼睑靠近鼻子的一侧,一个在上眼睑、另一个在下眼睑。当两个排泪管连接起来,就成为一个完整的通道,可以把“用过的”眼泪导入鼻腔,并把它们运出去。一旦眼睛受到外部刺激,或者是我们的情绪出现波动,让泪腺短时间内产生了太多的泪水,不能够被排泪管及时排出,此时我们就只好泪珠滚滚,过剩的泪水将沿着颧骨流下来。这是人类的眼睛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第二个独特之处:我们是陆生生物当中唯一会经常因为情绪问题而哭泣的。

在两个排泪管之间,在靠近鼻子一侧的眼角处,有一个粉红色的小块。这是人类第三个眼睑的残余部分,现在看来它已经彻底失去了功用。对于其他的很多物种,第三眼睑依然是有些用处的,有些动物把它当作“风挡玻璃擦洗器”,通过它的眨动清洁眼睛;有些动物则拥有彩色的第三眼睑,只在必要的时候才眨动起来,起到发某种信号的作用;还有一些动物的第三眼睑完全演化成了透明的,可以当作纯天然的太阳眼镜来使用。会潜水的鸭子更特别,它们的第三眼睑不仅透明,而且厚实,这样一来当它们在水下游泳时,可以把它们敏感的角膜覆盖住,提供最完善的保护。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在我们的老祖宗们身上,多保留一点水生动物的习性,我们的第三眼睑可能仍会继续起作用,人类对水的亲近感恐怕也会得到显著的加强了。

我们的眼睫毛是用来保护眼睛的,它们也具备一个奇异的特征,不会像头发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成白色。每只眼睛大概有两百根睫毛,分布在上眼皮的比分布在下眼皮的要稍多一些,每根睫毛的生长周期约为三到五个月,然后它就会脱落,并被新生的睫毛替换掉。睫毛的生长期限与眉毛的生长期限大体相当。

另外一种形式的对眼睛的保护发生在东方人身上,亚洲人拥有眼角内部上眼睑的内向皱襞,它的存在让亚洲人的眼睛在外观上有了不同与其他人种的、略微的倾斜。所有人种在胎儿时期其实都拥有这种内向皱襞,但到了成年阶段,就只有东方人继续保持着这种特征了。现在仍然有少数西方婴儿在降生时存留着这种特征,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鼻梁越来越高,东方人的眼睛特征也就随之消失了。之所以亚洲人的眼睛会保留着上眼睑的内向皱襞,看来是为了适应亚洲大陆的寒冷气候。亚洲人大都属于蒙古人种,后者起源于寒冷的蒙古大陆,他们的五官较为扁平,面部也较为宽阔,有较多脂肪,可以更好地对付寒冷的环境,上眼睑内向皱襞的存在等于是在眼睛的上方又布置了一个屏障,便于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更好地保护人体的这部分精密设备。

毋庸置疑的是,东方人的眼睛布局其实比西方人更有吸引力,可惜还是有很多亚洲妇女不这么认为,如今在东方的很多整形医院里,到处都能看到眼睛上打着绷带的年轻女子,她们把自己送到了医生的手术刀下,希望把上眼睑的内向皱襞去掉,这样她们的相貌看起来就更接近西方人了。

两性差异在眼睛方面也有所体现,女性的眼睛比男性的眼睛略微小了那么一点点,而且白眼球所占的比例也要稍大一些。在不同的人类文明当中,感情丰富的女性比之于感情丰富的男性,其泪腺总是要更发达一些,这究竟是因为社会文明要求男性不要(至少在表面上不要)过分情绪化,还是因为从生理方面两性就存在着这样的差异,那就很难分辨了,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纳为社会训练的结果,这样处理未免过于草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