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语言文字(5)

中国人本色 作者:(美)何天爵


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仅靠一本《圣经》,一本韦氏词典,一份华滋的作品,一个《赞美诗选》的副本,以及一些手抄本的书,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学习英文。附上的这幅扇子照片的复制品部分的展现出他的成功。画上的每一笔,无论是英语的文本还是汉语的文本,都是他用中国的普通毛笔完成的。而后者无论从诗体还是书法方面讲都是一流的。当你考虑到他的书写工具时,可以说他的英文写的棒极了。在漆黑的海上,侯爵提到了让他警觉的雾;红色的水是河口混浊的水流,它标志着旅行的结束。船长的床就是一个沙发,扇子的赠予者和笔者就坐在上面,促膝长谈。笔者在船长室里度过了整个旅程。虽然有一些奇怪的词语的分割和语法的笨拙,但是它却准确的再现了原文的主要意思。

这位知名学者的另外一个努力却并不那么成功。他陷入助动词的泥淖之中,没能上岸。这里抄录他的一首诗的英文翻译,这首诗也是写在一把扇子上面,为赞扬一位学术有成的美国朋友而作。这首诗的汉语原文和刚刚提到的那首一样出色。

“只有圣人的门徒能将天道,地道和人道统一。

所有人的知识当中都应该包含宇宙的知识。

但是只有圣人了解。

我听闻以经有足够多的学者编辑了科学的分支。

所有中文和外文的书都是经验。

选择最深刻的学问来思考是正确的做法。

取下龙身边的珠宝作为你的力量。”

如上所述,中国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的图画。他们暗示了思想,却没有给出任何发音的线索。没有一点微小的提示能够指导困惑的学生如何发音。汉语的书面语与美国或者欧洲的书面语不同:汉字画出意思,但是在语言中应用它就要学会如何把它分开。在英语中,词语或者字母的组合指导人正确的发音而不是象征它的意思。

虽然汉语的语调揭示了各种思路,话语的细微转折,以及英语无法了解的精确而隐含的意思,但是有许多话题,汉语没有词语来表达,许多思想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形式。这仅仅是因为这些观念还没有进入中国人的头脑。例如,关于科学的语言,即使是出现在我们普通学校的课本当中的最简单的术语和习语,在中文中都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因为他们对科学,甚至是最简单的知识都一无所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