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这样回忆说:“老舍回到北京以后,听到三个亲姐姐的诉说,感受到那种翻身喜悦是真实的。姐姐们原来跟乞丐一样,而现在虽然穿着补丁衣服,但生活已有变化,儿女们都成了工人阶级。老舍高兴极了,翻身的喜悦是真实的。他感谢、欣赏政府做事的风格,自己也愿意为政府多做事。”“市政府委员有二十多人,开会非常民主。在那时的记录本上,发言人舒舍予(老舍)的名字频频出现。他一会儿说哪个胡同路灯坏了,哪个胡同下水道堵了,什么地方房屋又漏雨了,他觉得政府就应该为穷人办事。彭真(市长、市委书记)乐于听取意见,马上派人去修。”“跟延安、国统区来的许多作家心态不一样,老舍心想自己是穷人出身,在很偶然的机会下免费上了学校,没上过大学,亲戚都是贫民,在感情上觉得跟共产党有天然联系,跟新政府是一头的。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是小资产阶级分子,要脱裤子割尾巴。一些作家受到精神压力,谨慎小心,有的做投降状,生怕自己是否反映了小资(产阶级)情调?是否背离了共产党的要求?很多作家不敢写,写不出来,而老舍没有顾虑,如鱼得水。”⑥
新中国成立以后,曹禺老师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而老舍又不断以新写的剧本鼎力给予支持。他们之间的友谊更是得到了新的内容,新的充实,新的高度。
注释:
①引自《吾校新剧观》。
②引自《献给周恩来80诞辰》。
③引自《曹禺传》。
④引自《倾听雷雨》。
⑤引自《没有说完的话》。
⑥引自《舒乙谈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