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到什么点子?”阿牛看到小蝶的眼珠在上下左右乱转,忽然觉得自己脊梁骨发冷。小蝶眨巴眨巴眼睛,笑了,“那几个糟老头子,等我闲暇的时候再想办法。”说完,悠然自得地开始享受美味午餐。
张氏吃饭心不在焉,发表意见:“周大夫,店里还排着一大队人,你不赶快吃完饭去看看?”小蝶挑了挑眉,“饿着肚子晕晕乎乎怎么能看病?吃饱饭有利于我做出正确处断。”
张氏蹙着眉头说:“我看人家都挺心急。”
“他们心急有什么用?要是心急有用,畏风病早被治好了。”小蝶耸耸肩,“放心放心,我马上就吃饱了。”
张氏还想说几句公道话,但看看小蝶毫无思想觉悟的样子,最终放弃:眼前这孩子没受过正规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她只是一个隐居的武林医师的弟子。而这个武林医师似乎只教给她一件事——在想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前,先想清楚,你救的人可能就是日后要你命的人。毕竟 “以怨报德”不是什么新闻,除非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不然江湖上都懒得用它来当反面教材——先例太多。
任绯晴的这种心态没有直接写在药宗教材里,但时常溢于言表。药宗弟子天天耳濡目染,总会受到潜移默化。渐渐,药宗弟子和小蝶一样,养成两个习惯:第一,不对患者投入感情。第二,对患者极其怠慢。对他们来说,治病的最高目标不是赚钱,不是出名,不是发善心积阴德,而是——证明自己有实力。
小蝶离开药宗已经很久,但习惯的力量很强大。在攻克畏风病之后,她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治病的乐趣减少很多,越来越消极怠工。每次午饭之后最扫兴的事,就是看到门外那条长龙。
“下一位!”小蝶满怀期待地吆喝一声,希望下一位患者能得另一种疾病。遗憾的是——还是畏风病。直到太阳下山她也没有新发现,只好沉重地叹口气从桌子后面站起身,舒展一下四肢,对不见减少的人龙吆喝:“各位父老乡亲!周某今天打烊了,大家明日起早!”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发号码。维持秩序是觉悟高的群众的工作,小蝶耸耸肩,自顾自收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