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皇帝一直相信林则徐关于一连串胜仗的报告,支持林则徐咄咄逼人的计划。现在看来,似乎是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激怒了这些令人不安地近在眼前的夷人。琦善受命前去劝说义律离开敏感的北方,回广州进行下一步的谈判。琦善将取代林则徐接管广东,以达成一项协定。义律认为继续留在直隶已没有多大意义,同意掉头南下。除开留守舟山的部队 那里染病人员之多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义律可以在广州集中兵力,以获取最大的好处。
1840年9月,琦善到白河口英舰与英军谈判。
在直隶的4个月时间里,广州舞台上的角色已经换了人。林则徐虽然被解职,仍受命留在广州协助琦善。懿律海军少将的身体完全垮了,他不得不辞职,留下堂弟查理一人指挥远征军,并作为惟一的全权大臣负责英国在华事务。伯麦暂时去了加尔各答,由海军上校辛好士爵士代行指挥。英国政府首次任命了一位称职的将官郭富爵士,但他要到次年2月方能抵达广州。琦善到达广州后,表面上看他是来完成始于直隶的谈判,但显然他受命拖延时间,因而仅被授予了很小的谈判权限。义律的权限也很有限,不过他并不打算阻碍达成和平协定,他致函另一位堂兄弟、印度总督奥克兰勋爵,承认自己曾建议,在“政府的要求远未实现”之际停止采取行动,这么做不至使贸易中断,也可以避免“敌对行动的延长,以及战争必然带来的强烈仇恨”。
到11月,远征军在珠江重新集结,兵员中少了在舟山死于疟疾的数百人。不过,马德104拉斯第37土著步兵团的600名印度土兵和“复仇神”号汽船前来增援,加强了远征军的力量。“复仇神”号是一艘出众的舰船,成为日后炮舰的先驱。该船设计吃水仅有6英尺,能够穿越以往无法通行的浅水航道,武器配备也较好,有两门32磅大炮和一架火箭发射筒以及其他一些轻型武器。“复仇神”号虽然火力不及最小的战舰火力的零头,却能够驶往帆船所能行驶的任何水域,为登陆部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持。在此,有必要记住这样一点:至今还没有哪位中国高官亲眼目睹过皇家海军的威力。不论是否出于无意,林则徐把去年双方在穿鼻的交战误报为一场胜仗;舟山的小规模炮轰也只是局部的事件;而中国人在白河最多只能看见舰队的中桅。甚至义律也认为,要说服琦善达成协定,必须明白无误地表明英国的实力。于是,他提出强行进入铁链封锁的虎门,摧毁拱卫虎门的炮台。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打虎门炮台。
1841年1月7日,战斗打了一整天,英国人无一伤亡。之所以有这种战果,是因为英国人对炮台实施了快速的侧翼进攻,把3门野战炮拖到战场,同时从珠江上炮击,“复仇神”号发挥了关键作用。水手们很高兴轻易攻克了本以为是坚固的阵地,急切希望继续攻打上游的炮台。因此,义律“满心懊悔、或许并非不近人情地”2宣布事情到此为止,水手们感到心烦意乱。琦善似乎愿意妥协,义律也希望尽快结束这种一边倒的战斗。1841年1月28日,这位全权大臣觉得可以宣布一些初步安排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穿鼻草约》。义律十分清楚,这些条件与他得到的国内指示相去甚远。草约第一条是:“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王”,但规定香港岛继续向中国当局缴纳捐税。以下几项条款都是安排支付一笔600万元的赔偿,分6年逐年偿还,以及“正式交往应基于平等地位和开放广州海口贸易”。草约没有提及开放其他港口的贸易和英军撤出舟山,这一点日后成为对义律的一项严重指控。
1051841年1月26日上午8时15分,皇家海军“硫磺”号舰长拜尔秋在香港岛升起英国国旗,并为女王的健康三次欢呼。义律在皇家海军“威里士厘”号甲板上宣布,香港已是女王陛下的领地,他本人暂行管制该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