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领导艺术

魅-生:清末民国伶人秘史 作者:杨二十四


皇上家想娱乐,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

做君主,一举一动都是舆论焦点。娱乐活动搞太大,会遭到御史“有碍民生”的劝谏。清朝君臣之间不讲民主决策,但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心的制衡、约束关系。

尤其是像乾隆这种有道明君的身份,到了晚年更要爱惜羽毛,万一弄个晚节不保不划算。面对总憋着一股“生以身谏,死以尸谏”之气的言官,乾隆对这种玩乐之事,至少是不好意思率先垂范的,这太丢脸了。

所谓的明君,肯定是聪明的。“万寿大典”不但要办,而且要大办,但不能落下话柄。

每当遇到这种说不过去的事,都是这样操作的。先找个机灵的大臣,背后给点示意,由他出面组织一小撮人自下发起提案,走正规流程呈报批示。皇上要假装不知道这个事,甚至假装提点反对意见,等适当时机表示一下支持,最后在百官的一致称颂中通过。这个姿态一定要摆足,这就是领导的艺术了。

由这点看,明君的人生远不如昏君潇洒。明君想娱乐还要靠领导艺术周旋,智慧不够还完成不了。所以,实际上是难度系数决定了历史上昏君罗列,明君缺货。

在之后的某个午后,某人奉旨进宫,到尚书房议事。

到了早朝时,便有一旁的福军机方步闪出朝班,上前正色道,启奏我主,臣有本奏。老佛爷眼前一亮,说爱卿快快奏来。

福军机说,当今盛世,国富民强,已经达到了和谐世界的境界。正逢我主执政五十五周年之际,又赶上八十寿诞佳期,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经济繁荣,地方上的群众艺术长足发展。大艺术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大清朝娱乐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万岁爷何不借此吉期,传召全国民间戏班进京献艺,搞几场汇报演出庆祝一番呢。

老佛爷假装沉吟,说全国范围办这个事会不会劳民伤财,是不是浪费太大了?

一边某位大家都熟悉的和姓满族中堂意会,接过话头说,福大人主意出得实在太高了!皇上体恤民情,实在是明君中的明君!您七十大寿就因为体恤百姓没办,但这八十大寿毕竟是普天同庆的节日,大办可是民意,再不办全国人民不答应!我朝富甲天下,不用省这点银子。况且,这件事在政治和经济上也有着重大意义。

老佛爷说,咦——,爱卿快接着说。

这位和同学接道,首先,这是对民间娱乐节目的审察,有利于抓民心、稳大局。其次,可借此机遇刺激内需,提振文化市场,创GDP,保增长。再有,文化艺术这是软实力,可借此机会给来朝使节看看,也能顺便震慑番邦。依臣看来,这次不但要办,而且要大办,照世纪盛会的规模办!

乾隆见火候差不多了,一拍大腿,龙颜大悦。群臣窥出端倪,纷纷附和歌颂。结果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中,“万寿大典”被全票通过。最后命太监传旨,皇帝寿诞期间,举行万寿大典,恩昭全国各路民间艺人进京献艺。

在历史上,乾隆朝是清代排场最大的朝代,这次活动则是乾隆朝中规模最盛大的一次国家活动。

以上真相出自《国朝宫史续编》,其中录有当时的谕旨,记录了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朕寅绍鸿图,仰承昊眷,临御五十余年,寿跻上耋,五世一堂,锡光笃庆,介景延禧,允为史册罕见升平盛瑞。兹王公大臣及直省将军、大吏等,以乾隆五十五年朕八旬万寿,吁请举行庆典,豫祝蕃厘。览奏具见诚悃。前此朕七旬庆节,内外大臣奏恳祝万寿,朕以徒增糜费。未俞所请。今内而王公、大臣,外而将军、督抚、大吏,以朕寿届八旬,臣工身际昌期,久承渥泽,感激忭,出自积诚。朕若仍不允准,无以申臣下胪祝嘏之愿,转似近于矫情。且载稽前史,三代以后,帝王克享大年,莅国最久者,不过六君,其年逾八旬者,仅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三君,而在其位不过三四十年。若朕躬膺上寿,海宇宁,亲理万机,孜孜不倦,五十余年如一日者,实古所未有。此皆朕仰赖上天嘉佑,列祖垂庥,用能膺受纯熙,康强逢吉。允宜光昭盛轨,以答昊贶而洽舆情。

这道圣旨,其实还传达了两个直接的信息。

第一,“允宜光昭盛轨,以答昊贶而洽舆情。”皇上说得很明白,这是上天恩赐的太平盛世,上天安排的!不出重手老天爷都不答应!这算是为活动规格定了调。

第二,“若朕躬膺上寿,海宇宁,亲理万机,孜孜不倦,五十余年如一日者,实古所未有。”皇上说了,我辛辛苦苦一辈子,容易么我,现在就想看个戏,你们,看着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