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有留学生(3)

家有留学生 作者:张松林


如果你是40~50岁的人,这个岁数,你的儿子、女儿正好应该到了面临留学抉择的时候。

如果你经历了当年恢复高考的激动和振奋,如果你经过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拼搏……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的高考,那一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是4%,而不是现在扩招后城市中普遍的70%~80%,甚至更高。大学生乌泱乌泱的,有点像民国后期的金圆券,都贬得“毛”了。

现在如果开个同学会什么的,回头看看,当年我们这一辈的小学、中学同学,现在差别在哪里,好像就是在于当初上没上过大学,这似乎是个分水岭。再向今后看,20年后,你的孩子与他们的同学的区别又会在哪里?可能就是留没有留过学。

第一个问题说到这,就可以打住了,不然会有误解了。

第二个问题是到哪个国家,我已经给出了答案。回答得明显不全面,也许会有人打嘴皮“官司”的。实际上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到美国去会更难。难,是因为有更多的人想去,不知道这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支撑一下我的答案。也许第二个回答不算标准答案,起码不应该是唯一的答案。

关于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有这么个寓言与各位分享一下。

传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了,国内最高教育机构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考察团,专门考察美国的教育。遍访美国的大、中、小学,得出了历史性的结论,据说,这个糟糕的结论整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对美国教育的认识,至今亦然。

考察报告说:美国是一个自由散漫的国家,其各个层次的教育缺乏基本的纪律和秩序,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必要的深度和难度,美国学生普遍没有中国学生聪明和刻苦;尤其最不能容忍的是美国的学校和教室,老师毫无威严可言,学生没有约束,课堂一如自由市场,学生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课程深度整个比中国低一级,即:美国的大学相当于我们高中的难度,高中相当于我们的初中,以此类推;当然,美国并没有高、初中之分,只是为了方便比较……

更雷人的是预测:除去意识形态部分的描述,报告大胆推断:

20年后,中国的教育一定能赶上美国!

每年7月14日,美国人例行的国庆游行,声势浩大,喜闻乐见,这是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传奇的是,据说,与此同时,美国的教育界对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的教育也十分好奇,也派了一个考察团到中国考察教育,他们的报告让中国人非常地受用;报告的内容与中国考察美国教育的现象基本吻合,对中国老师的威严、学生的纪律、学生的刻苦与自律大加赞赏,当然也有不解。

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忧心忡忡的结论:

20年后,中国的教育一定会超过美国!

如今,30年过去了,中国还是中国,美国依然是美国。

时下,中国的教育已经是越来越难以评价。无论如何,中国教育的现状已不是绝大部分国人所期望的现实。

教育和从事教育的人也越来越不被认为是崇高的事业、职业和品德高尚的人群,殊不知,培养起这样的理念需要漫漫2000年的时间,而毁掉它,仅仅只要区区20年!

没有办法去做系统地评价,我就说实例吧。

我接触到一些孩子,或者说我看到、听到了无数的孩子,十几年的煎熬、苦读,终于挤过“独木桥”,上了大学,他们让我知道了现在是如何上大学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上“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了“学奴”。在家里,父母盯着,软磨硬逼;在学校,老师守着,同学比着,威逼利诱,哪里有喘气的机会。

熬过了高考,上了大学。我的天!才知道,天底下还有这般好去处,大学里要钱有钱,要闲有闲,同学成了玩友,老师成了朋友,家长也长舒了一口气,基本上满足了种种要求。于是乎,压抑在心中无数的欲望魔鬼般地释放出来:

大学四年,第一年,军训、电玩、喝酒、泡妞,或者发呆、睡觉,反正就是不想学习。

第二、第三年,良心发现,混着、学着。

第四年,所谓的实习,就是找工作,找着了也不想学了,找不着,也没心思学了,顺便还要再了结一下大学期间的浪漫情节……嘿,这四年过的,学到了什么,只有天知道。

我曾经面试过一位应届硕士毕业生,学校虽然不是国内最顶尖的那几所大学,也是响当当的“211”,英语过了非专业6级,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了。面试中表现得很迫切,心情可以理解。到了面试的最后一个问题,请她用英语简单地陈述一下个人的感受,意外的是,她竟然一句也说不出来。真的无法理解,她这英语6级究竟是怎么过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