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作为金融产品危机的次贷危机:专业与技..

金手铐的救赎:一个投资银行家的海啸后自白 作者:黄元山


序一  作为金融产品危机的次贷危机:专业与技术角度的反思

从通常的评估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经过全球经济界的努力,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对于这一危机的反思和总结可以说还刚刚开始。对于危机的系统反思,可以凸显现存金融体系中的缺陷,促使金融界相应增强对于金融体系的认识,为改进金融体系提供了现实的推动力。

当前,对于次贷危机的反思,有各种不同的角度,有从全球化角度考察的,有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的,有从金融监管角度分析的,也有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等角度考察等,也流行一些带有阴谋论等分析。在种种反思之中,对于次贷危机中的一些关键性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反思和分析,相对较少。但是,即使经历了此次次贷危机,我相信,在经过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之后,类似的金融创新依然会在现实的需求推动下继续出现,例如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还没有完全平息,我们已经看到新的金融创新产品就重新粉墨登场。因此,对于引发次贷危机中的种种金融创新,这种金融创新产品的内在运行机理,都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增强我们对于这些创新的认识,才可能在新的发展阶段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仅仅采取因噎废食的态度,或者一味回避或者管制的态度,并不有助于我们对于这次次贷危机的深刻认识。

我一直认为,相对于其他学科,金融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十分强的学科,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分析起来往往难得要领,难以切中要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思次贷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理论界或者金融监管界的事情,也必须要有金融专业人士的参与。

经历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各地关于次贷危机的反思文章和图书汗牛充栋,仅仅在中国内地出版的相关著作,估计不下百种,但是,这些相关著作,从宏观层面分析的多,由理论研究者执笔者多,但是从金融专业角度、从金融产品角度分析的相对较少,由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执笔者也不多见。因此,黄元山先生的这本专著,就有特别的推荐价值。

我曾经两次在香港工作,十分凑巧的是,在两次工作期间,恰好遇上两次冲击程度不同的金融危机,一次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次则是此次影响深远的次贷危机,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程度极高的国际化城市,自然对于国际市场的动荡十分敏感。我对于香港印象最深的,是香港市场上有一大批具有丰富市场经验、幷且经历多次金融危机冲击和洗礼的专业人士。我印象中最为标准的香港金融界专业人士,往往清瘦,精干,头发花白,目光从容,活跃在中环不同的大厦之中。而此次我应邀撰写前言的本书的作者黄元山先生,则改变了我的这个通常的印象。本书的作者黄元山先生,如同不少香港同龄人一样,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并取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之后十多年,他曾任职于雷曼投行(纽约、伦敦)、瑞银(伦敦)及苏格兰皇家银行,在不长的时间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一线市场经验与体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