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曾有某报的医药记者在咖啡厅约我谈名医见闻。他说:“某大牌医生常在媒体上宣传,每次都说他在医学杂志的泰斗《心脏医学年刊》或其他我听不太懂的名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以教学与研究作为他担任医生的宗旨。可是我也从其他途径得知,他是院会(心脏医学会)中最不受尊敬的人。他不但语出无据,几十年来也没有任何成就,却能由主任升任副院长,最后做到心脏医学会理事长,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我也告诉他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应一位主任名医之邀,参加了一个某专科医学会的全国性大会。我是以公交车代步的,好不容易赶到美轮美奂的大饭店,正要进入会场,却在门口被西装笔挺的年轻助理(某药商代表)阻拦,表情简直比我在重刑监狱入门检查还要冷酷!
他说:“请问你是哪个科?哪个机关?代表哪位医生?有没有邀请文件?有没有专科执照?准备参加几天还是几小时?是否要证书、学分?”
在我经过乘公交车、爬上台阶的过程之后,像一个历尽沧桑的“欧巴桑”,真不像是主任名医的老友。我承认理屈,只好忙着解释:“某主任名医邀我来参加研讨会,因报名时间已过,所以我没报名,请联络主任,我只要静静地坐在小角落即可!”
他答:“主任今天主持大会,我们不敢打扰。”于是我只好无奈地使出杀手锏,说:“我直接打到他的手机如何?”这句话终于生效了,他表示让我先进去参加会议,再告诉主任。
会场中坐得满满的,我挑了一个较不扰人的位子坐下,发现与我坐在同一排的都是年约二十岁的女孩,我产生了极度失落的感觉,我的年龄和这些年轻美丽的女医生相差有五十余年,自惭形秽。但是我还是关心地问:
“请问你们是哪个医院的?”
“××医学中心。”
“哪个科呢?”(由外表看来,应该是皮肤科,因为个个看来都是既年轻又漂亮。)
“内科。”
“第几年?住院医生吗?”
“噢,不是!我是代表×院长出席的,他在开会,我是办公室助理。”
我当时对名医的机智与医疗人事进步的快速方式倍加“尊敬”,决定进一步学习,探讨个中奥秘,我继续问:
“你听到、学到的各个中外名医、教授的研究报告,以及与会结论,是否要做简报给主任过目呢?”
“噢,不必,药商会把今天整个会议的详细资料给我,我再加以整理,交给主任即可。”
我再进一步前往图书馆,一看,果然计算机前一字排开的清一色都是小女生,操作计算机能力极强,一张张的会议报告、研究、论文由打印机打印出来,名医无需耽误重要时间。计算机摆在名医的高级写字台上,只是做做样子,手下4个助理,会将一切都帮他整理、搞定;再加上手下的精兵强将、大小医生,论文一篇篇地刊载到知名杂志上,名医只需“维持形象”,也算是“面面俱到”了。
事实
在“黑死病”时代,法国有位医生名叫艾伯特·卡缪(Albert Camus),他因为医术高超而闻名全国。有人问他:“卡缪医生,你这么高明的医术是怎么学到的?”他回答:“痛苦的经验!”这回答简洁明了,却也发人深省!
或许这么说令人不敢相信,但是一位医术、医技高明的医生,的确是从许许多多的经验中磨炼出来的,而其中更有许多是从错误中学习到的可贵教训。
没有经过各种学习磨炼,怎么能成为一位好医生呢?一位不肯追求医学新知、了解最新趋势的医生,怎么可能给病人最好的治疗呢?
你要有的高医Q
成就一位良医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经验、经验、经验”。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把自己当成“学生”,才能学到经验、学到学问,才能成为好医生。
病人实在没有必要一味追着名医跑,因为这种人云亦云的“凑热闹”心态及做法,会害得医生只顾着看病,没有时间学习新知。很多病人看了名医,病情却没有得到改善,马上把名医骂得一文不值,碰到这种情形,连我都忍不住要替名医喊冤。
奉劝各位读者,平时应尽量了解自己的身体,不要等到生病后才慌慌张张找医生。也可以多打听一下哪位医生的态度亲切、诊所干净、尊重病人,而不是一味找有名气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