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云袖花靴诗中仙(1)

魏晋风尚志 作者:王升


肆·壹

云袖花靴诗中仙

一 诗的面纱

冬季的白天总是那么的短暂,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沉醉于阳光的沐浴时,一幕斜阳已悄悄落下,留给人们的只有萧冷和凄凉。独自一人行走于车水马龙的大路上,一时风紧,索性停步不前,好好紧紧高耸的衣领,这样的寒冬里面仰首一看,连梧桐都变得枝叶萧条。寒气来得那么凶猛,把路边的梧桐树一洗而空,空落的梧桐树,一根根树枝光秃秃的仍很倔强地指向天空,似乎非要延伸至穹顶,把那天空戳上几个口子,好泄露出几缕阳光下来。这样的场景令我神魂飞逸,自己的灵魂仿佛已脱离了身躯,在空中飘荡,那是一种自由飘逸的感觉,此刻的我突然想提笔写下一首好诗,不为祭奠某人,不为咏颂某事,只想随着自己的思想,在笔端下寄托此刻的轻松惬意。

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当灵感突兀而来时,我们总不免会想到写文或作诗,就权当我是附庸风雅吧。我不由得尊敬起中华文化起来,是一代代的前人前赴后继地创造并发展了诗歌这一体裁,正是他们的无限努力,才能让后人在今天,心有所感时能有所题,有所写。

写诗作赋是一种灵魂飞扬,研究诗歌是一种思想凝重。

魏晋年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魏晋文学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中国文学大兴盛的年代,两汉文学到了魏晋时期,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诗歌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诗歌的体裁变得多样化,诗歌的思想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中国诗歌起源于春秋之前,之后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从弱小到强大,从零散到系统,这就如一个婴儿成长的过程。

两汉之前的诗歌,如春秋的《诗经》,战国的《离骚》等佳作,只是让诗歌有了一具骨架,这具骨架虽然架起了诗歌的生命,可是诗歌还不能行走、微笑、打呵欠,到了魏晋时期,魏晋士人长年研究玄学,效仿老庄旷达之风,使诗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而给诗歌原本的骨架上添加了血肉,诗歌才真正成为一个人,她可以行走了,也可以微笑了,更可以打呵欠了。魏晋诗人们赋予了诗歌新生,他们将一种飘逸旷达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诗歌之上,他们的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恰恰给诗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也许他们是无心的,可这一系列的无心之举却真正改变了中国古体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