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犹恍天籁萦千古(6)

魏晋风尚志 作者:王升


这则故事仅仅是小说家言,不可为证,权且当作逸闻听听。但这则故事多少可以解释为什么至死,嵇康都没有把《广陵散》传授给其他人。嵇康在死前说,以前有人想跟他学,他没有教,如今他就要死了,那么这《广陵散》也会从此绝迹人间。

关于《广陵散》的传说由来已久,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嵇康是在前人的曲谱之上再加工,才形成他所弹奏的《广陵散》。《广陵散》流传至今,版本不一,都是在前人留存下来的残谱上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谱曲,可以这么说,《广陵散》流传至今绝对凝聚着历代音乐大家的心血,嵇康也是其中之一。

“爱屋及乌”,要想弹得一手好琴,不仅仅需要曲谱优良,更需要一把能发出准确音符的好琴。像嵇康这样的音乐大家,耳朵那么灵敏,对于声音的要求更高,肯定要拥有一把好琴。传说中,嵇康素来爱收藏琴,他收藏的琴中有一把是他的最爱。见到这张古琴后,嵇康便爱不释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买下来,可是囊中羞涩,古琴的价格也实在是高,于是嵇康卖掉自己在东阳的产业后把此琴买了下来。买了以后,嵇康并没有消停,他觉得这把琴还缺点装饰物,于是向来不求人的嵇康厚着脸皮,向尚书令讨要一块河轮佩玉,然后把这佩玉截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做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为琴徽使用。这把琴如此这般装饰后,真正叫“价值连城”。嵇康日后视之如命,琴在人在,琴亡人亡,人亡琴不亡,嵇康把这把琴摆在自己生命之上。

有一日“竹林七贤”又在竹林里面聚会,一边喝酒,一边弹琴,这其中年岁最长的山涛喝的有点大了,借着酒意看着嵇康弹的那把琴就来气,心想这家伙比我还重要,嵇康理会这琴的时间比理会我的时间还要多,看我不砸了你,于是上前就想砸琴。嵇康一看不好,山涛老小子要砸我的命根子,这可不能,他非常愤怒地威胁山涛,你要是敢砸我的琴,我就跟你拼命。这句狠话一撂出来,便把山涛的酒意吓去了一半,山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赶紧住手,山涛有理由相信,自己要是真砸了嵇康的琴,嵇康肯定是要跟自己玩命的,犯不着为了一把破琴伤了彼此的和气,更没必要拿命来与这把破琴相交换。

嵇康除了传世的佳作《广陵散》之外,在乐律理论上也颇有成就,他写的《声无哀乐论》在当时被奉为乐律理论经典。看来好的音乐家不仅要会弹奏音乐,还得精通音乐著作,这样一来既可以将自己的音乐成就以书面的形式传承下去,也可以给后人提供经典的音乐范本,对后人起到引导作用。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论人格和境界还要在阮籍之上,阮籍的生活态度是消极规避,恣意妄为的行为举止背后是阮籍怯弱的心灵,而嵇康的生活态度是超脱不羁的,他从来都不畏惧生死,敢于全身心地来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管处于多么恶劣条件之下,嵇康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理想。

汉末魏初,司马集团夺权成功,开始了一系列的黑暗统治。嵇康蒙受曹氏一门厚恩,他不会选择投靠司马集团,他是向往自然、寻求自由的名士。在动乱不堪的魏晋时期,他没有选择同流合污,而是毅然而然地反对礼教、漠视权贵,宁可委身洛阳的一座小城中,终日打铁为生,也不屑与贵族为伍,在他的眼里贵族子弟是肮脏的、不纯粹的。嵇康喜欢打铁,喜欢那种富有力量的方式,一锤子一锤子地使劲抡下去,宣泄内心中愤怒的情感,而那锻打的铛铛锤音也是他喜欢的,这种声音也许就是在通过另外一种形式来表达嵇康很想在那段时期振臂一呼、震聋发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