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第四要素研究: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和专长也是创业成功的特征之一。创业者创业之前的工作经验、行业经验对创业成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之前的行业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会直接影响日后创业时候的行业选择,也同时能令创业者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到许多有用的经营管理方式,有时候这些管理经验又是特别针对某个行业的,所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创业之前的工作经历所建立起来的人脉对日后的创业也有帮助,特别是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能够让创业者在创业之初迅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高科技行业,工作经验和专业将与创业项目直接相关,高科技行业要求创业者必须具有与行业相关的专长,才能对所创业的行业、技术、市场有所了解,这样更加容易水到渠成,获得成功。
工作经验真的那么重要吗?
真的!
根据贝克曼(Beckman)的研究成果,关于创业成功的大量案例已经表明,由于在企业初创阶段创业者的人脉和能力嵌入在创业者的先前工作经验中,并且这些经验通过员工流动转移给新企业,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初始战略、结构、行动和绩效。这种情况就类似于在侏罗纪时代,小恐龙长大后,需自立门户,脱离母亲怀抱,虽然跟随母亲学习了足够的经验,但是否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另一个成功的母亲,孕育并保护自己的下一代,就需要自己的能力和眼光,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在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的时间长短方面,各个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本书的观点:
布鲁德尔(Bruderl)等发现创业者创业前的工作经验这个变量与巴伐利亚地区的新企业死亡率呈现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企业持续经营时间与创业者创业之前的工作经验成反比,而该学者后来的研究则表明这个变量对成长并无统计上的显著影响。
阿尔穆斯(Almus)等在对原联邦德国的创新型企业的研究中强调指出,创业者在创业时没有专业经验会对成长具有负向(虽然统计上不显著)影响,而且极不利于非创新型企业。
在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创业企业所处行业的一致性方面有如下研究:
布鲁德尔等的研究表明,如果创业者在新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拥有工作经验,那么新企业的失败率是显著较低的。
西格尔(Siegel)等对大约1 600家宾夕法尼亚州的新企业的研究发现,创业团队是否拥有在新企业所处行业的工作经验是区分高成长和低成长的唯一因素。
希梅诺(Gimeno)等强调指出,当新企业与创业者先前工作企业在顾客、供应商和产品/服务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似性时,会有利于新企业取得较好绩效。
库珀(Cooper)和布鲁诺(Bruno)等考察了位于旧金山的新技术企业,他们发现,与失败的新企业相比,高成长企业更可能是由那些来自与新企业相同产业的创业者所创建的。
大量最新的研究则认为,早期的资源禀赋为新企业建立起长期强大的竞争力,设定了一条正确、失败率低、难以改变的路径。
为什么海归回国创业更容易成功?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致微格(Zweig)在他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66个海归企业家当中,27人(41%)拥有博士学位,而44人(67%)拥有自己的公司。也就是说海归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这是有助于海归回国创业成功的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更关键的因素是目前政府鼓励海归回国创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IT和通讯等高科技领域。这些领域通常都是国内外存在较大技术水平差异的行业,国外的技术水平高,海归们的见识和学习水平自然比在国内的竞争者高,而政府、其他投资者也更加认可海归们的眼界和能力。所以,海归在国内外差距较大的高科技领域里创业独具优势,有着本土企业家难以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根据北京市政府对海归创业的统计,2005年在北京创业园中创业的865家企业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就占了752家,比例高达87%。这些回国创业的海归人士一般都有5年左右的海外工作经验,这些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海归创业成功大有益处。
大学生创业该不该?
大学生创业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事实,然而,从它开始出现的那一天起,社会各界就一直争论不休。表示称许、鼓励者希望大学生多创业,反正也是要找工作,不如自己给自己创个工作,还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批评、反对者则认为大学生应该好好读书,专心于学习;当然,还有第三种态度,他们不反对也不支持,持观望态度,用一双麻木的眼睛在那看着。
那大学生到底适不适合创业?
我们看到世界上诸多商业天才的起点也就是这个年龄:18岁的大一学生迈克·戴尔登记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开始投入到自装自销电脑的生意中;19岁的比尔·盖茨辍学后着手实践他那富有预见性的梦想,创立微软;20岁,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脸谱(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从哈佛大学辍学,成就“盖茨第二”的神话……
读者或许会说,大学生创业应该值得鼓励啊,你看看戴尔、盖茨,看看乔布斯、马克,不是很成功吗?大学生很适合创业嘛!
可惜,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有着诸多成功的先例,但这些人的成功与成千上万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我们所说的是什么样的人创业更有可能成功,是指可能性!事实上,创业失败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人类总是只看到胜利者,却往往忽视了一个胜利者的脚下躺着的无数失败者。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经验,所谓的经验包括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中国的教育本身就有制约因素,中国大学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实践,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困在象牙塔中,因此大学生创业往往陷入一相情愿的境地,懵懵懂懂,只是异想天开般地想要成功。
对于充满创业激情的大学生而言,工作并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工作并不是为了买房,积累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一切都是在为创业作准备!在你为现在的企业效力的时候,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做得尽心尽力,在为本职工作辛苦的时候实际也在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和社会人脉关系。
创业成功第五要素:三十而立
实际上,我想说的是:30~40岁的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创业板上市时公司高管的平均年龄为44岁,36~40岁、41~45岁、46~50岁三个年龄段的高管人数分别占22%、26%和22%,35岁以下高管仅占9%。
从中小板的创业者年龄来看,案例中有46个创业者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1950—1959年),占30%;有87个创业者出生于60年代(1960—1969年),占57%,两者合计共占87%,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中小板创业企业家目前的年龄介于41岁至60岁之间。而70年代生人的成功案例也有11例,占7%;出生于40年代的企业家有10例,占6%。中小板企业创业者创业年龄统计结果为20岁创业的企业家占1%,21~29岁创业的企业家占14%,30~39岁创业的企业家占53%,40~49岁创业的企业家占23%,50岁以上创业的企业家占9%。由以上统计数据可见,76%的中小板企业创始人创业时的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约一半以上的创业者创业时的年龄为30~40岁(见图1)。
图1 中小板企业创业者创业年龄分布图
另外,男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高于女性。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中仅有4.69%为女性。
从中小板创业企业家的性别来看,笔者统计的159个成功案例中,女性创始人仅有5例,约3%,也就是说97%的企业创始人均为男性。
创业成功第五要素研究:创业年龄
创业年龄和创业时间的选择对创业者也至关重要,与创业年龄直接有关的是创业者的行业经验的积累,而创业时间则是对创业时点的选择,过早过晚创业都将与成功失之交臂。
创业的年龄要求是四个字:恰到好处。
下面就看看创业年龄的统计吧!相信你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各国创业年龄统计
中国
《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3)》显示,2003年我国参与创业活动的人员年龄集中在25~44岁之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5)》显示我国创业活动最多的年龄段在25~34岁,两者相比显示中国的创业年龄的中间位置在30~35岁,并且近几年有创业年龄年轻化的趋势。
美国
美国伊文·马里恩·考夫曼基金会、杜克大学和哈佛大学共同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科技公司创始人在开始创业时,平均年龄为39岁。
该报告对1995年到2005年所创立的美国科技公司创始人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其他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科技公司创始人在创建公司时,平均年龄其实高达39岁,仅1%的创建者年龄为10~20岁。此外,50多岁的创始人数量为20多岁创始人数量的2倍。
该调查结果还显示,多数创业者在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后,通常会于13年内创建自己的科技公司,而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时间则相应会延长至21年。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博士学位获得者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技术研究,然后再创建科技公司。
日本
根据日本专门为创业者提供小额融资的政府金融机构——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下属的综合研究所1998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创业者创业时的平均年龄为40.9岁,比1995年调查时的平均创业年龄41.7岁减少了0.8岁;开始创业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49岁,60岁以上开始创业的情况很少。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社会的创业年龄基本保持稳定(见表2)。
表2日本社会开始创业的年龄分布(略)
资料来源: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综合研究所编:《新规开业白皮书》,1995—1999年。
根据上述公开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创业者的平均创业年龄最大,而中国创业者的创业年龄最小,同时创业年龄更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总体而言,这些调查统计的创业者平均创业年龄都在30岁以上。
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呢?那你是不是现在就想创业呢?还是觉得为时过早,或者为时已晚。相信你自己心中有个判断,尽信书不如无书,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觉和把握,年轻创业成功和年老创业成功的人都有,拘泥于资料也许会禁锢你的思维,我们的资料只是给你一个提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