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探测洞里的水面距离地上有近20米,但我仍能看得出那东西竟然是一只牺杓。这东西我再熟悉不过了,还在马来西亚的时候,家里就有好几只,我还常拿来跟小女孩一起过家家,还挖过厕所里的大便。
在陆羽所著的正本《茶经》里有记载:瓢,一曰牺杓,剖匏为之,或刊术为之。所谓牺杓,其实就是俗称的瓢,是用葫芦剖开制成的东西,也有用梨木制作的。牺杓是古代烹茶时取茶水或分茶水的用具,经过几代的变化,这东西已经有了很多种类,很少再有用葫芦制成的牺杓。
探测洞里无端冒出一只牺杓,谁都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总之不可能是工人们的东西。别说工人们,就连管事的平日里也只爱喝酒、找女人,谁会附庸风雅地喝茶。一开始我还有点懵,过了一会儿就想起来,在残缺的《茶经》里有一部分提过牺杓的传说。
残本经书的下卷提到,牺杓是量茶取水之物,在江苏淮阴曾有人凿土挖井,不久就在喷冒的井水里浮出一只牺杓。挖井人觉得奇怪,于是跳入井水中,可井水却忽然变成了红色。牺杓乃是葫芦剖制而成,故有阴阳一对之说,阴的颜色偏青,阳的颜色偏黄。浮出来的牺杓属阴,青油油的,围观的人说井里有龙王,阴性牺杓是龙王之物,必须还回去,否则永远挖不出干净的水。
可是牺杓如船舟一般,无法沉下去,丢了几次都一直浮在井水上。后来有人献计,用一个阳性牺杓粘住阴性牺杓,做成一个葫芦,再往里面灌水就能把牺杓沉入水底。说来奇怪,当人们把粘好的牺杓扔入井水中,不消一会儿的工夫,井水竟变得比原来还清澈明亮。
这事并非残本经书最先记载,这段传说作了标注,说是引用了一本叫做《淮阴图经》的古地理书。《淮阴图经》作于唐代,作者是谁已无从考证,此书也早就失传,世界上只流传了十个字——“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恰好这十个字为陆羽所写的正本《茶经》里所引用,因此才得以保存。江苏淮阴旧称山阳,是东晋时代所置,到了民国前也曾几次用“山阳”做地名。
我对残缺的《茶经》的记载一直半信半疑,时至今日方觉蹊跷,莫非经书所载并非虚无之事?
眼看事情发展得越来越诡异,已经有3人不见了,在场的工人们群情激愤,矛头直指我和赵帅。李师傅又和我们商量,是不是要再下去一次看看。我这人天生不信那些封建迷信,如此诡异的情况倒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况且我们身为监工,不出头也不行了。
就这样,我跟赵帅又被放了下去,仰头一望,正好被探照灯晃花了双眼。我不自觉地揉了揉眼睛,再一睁眼,人已经落入鲜红的水里了。洞底的水充满了腥臭味,我心说不好,刚才还侥幸地想会不会是特殊的矿水,没想到真是血水。赵帅跟我本来就有点害怕,现在更是胆战心惊。
抓住了浮在水面上的牺杓,我立刻看了一眼,这东西黑得发亮,已经有些年头了,很难分辨其阴阳特性。目睹工人消失于探测洞里,心中还是有几分忐忑。李师傅在地面催促,要是找不到就上来,免得人又丢了,得不偿失。
我心说这话怎么不早说,人都下来了,再空手而回岂不是很没面子?决定豁出去的我们闭气入水,这一次竟然跟上次有所不同,我们在角落里摸到了一个窟窿,奇怪的是在上一次却什么也没摸到。积水里沉淀了很多大块石料,刚才却一点也没发现。想来这些东西堵住了窟窿,这肯定是人为的,可是小吴既然能无影无踪,那他肯定是从窟窿里钻出去了,若真是如此,又是谁把窟窿堵住了?顿时,我心生好奇,想知道窟窿后是什么样的世界。
赵帅这家伙居然比我还快,一下子就穿过了窟窿。两个工人和小吴都在积水里消失,又忽然冒出血水和牺杓,我担心他会有危险,所以来不及和地面上的李师傅打招呼,慌忙地也跟着游过了窟窿。我原以为窟窿后是无尽的汪洋,或者一条地下水脉,不想却撞到了一个毛茸茸的东西。
水里浑浊不清,又没有多余的光线,因此根本看不清楚水里的情况。撞上我的东西全身是毛,跟头发差不多,又顺又滑。我起初还骂赵帅,这小子什么时候把衣服脱了,身上那么多体毛也不刮一刮。可是,我很快就吓了一跳,就算是猴子也没那么多体毛,更何况是赵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