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吗?
因为人们的习惯常是环境造成的。同样一个人到中餐馆和西餐馆,讲话的音量就可能相差甚多。
道理很简单!你在嘈杂的喜宴上小声说话,人家能听得到吗?
相对的,如果你到“烛光轻音乐”的西餐厅高谈阔论,能不引人侧目吗?
这时候就出现问题了――
如同可以由关车门和水龙头的轻重猜想他是来自怎样的环境,大家是不是也能由一个人讲话的音量,来猜想他出身的环境?
了解了这一点,你要常常检讨自己说话的音量是不是太大,甚至往更深一层想:是不是因为上一代从你小时候,就用大声的训斥取代理性的教诲,你又承袭了这种习惯,拉着嗓子对孩子说话?
还有,你可能在几十户人家合居的大杂院里长大。但是今天,经济情况好了,大杂院改建成高级大厦,地方大了,门户严了,四邻不再那么吵闹,连路上的车子都很少按喇叭,你说话的声音是不是也可以放小一点了?
你说话的音量可能在第一时间已经显示了你出身的环境,你能不小心吗?小声说句“我爱你”
学习优雅的谈吐
许多人不但在致辞或报告时喜欢拉着嗓门说话,
即使日常交谈,
他们的音量也特别大,
甚至大到炸耳朵,
使你怀疑他是不是在对别人说,
或故意让别人听到。 如果你看四十年前的电影或电视剧,八成会不习惯。
因为那些演员太造作,无论动作、声音都夸张,怎么看都觉得是在“做戏”。
这多半由于他们是舞台剧出身。早期的话剧没有无线麦克风,场子的设备又不够好,为了让整场观众听得清、看得清,演员不得不放大声音、夸张动作。
当那些演员改演电影或电视剧,不自觉地就会把演话剧的习惯带到镜头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