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跟渔夫,生活一样悠闲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富人,退休之后住到他的乡间小屋。小屋位于山海交界处,有着非常迷人的风光。富人最喜欢在饭后外出散步。这一天,他随意走着,走到了一个小海湾,看到一个人倚在一艘破旧的小船上,没有使用渔网的迹象,那人只是拿着一根钓竿,人却懒懒地坐着,对于是不是有鱼上钩也不怎么关心。
富人很惊讶,问这个人:“你是个渔夫吗?”
对方回答:“是啊。”
富人更惊讶了:“你这么懒散,抓得到几条鱼?”
渔夫回答:“只需要钓到能填饱今天肚子的鱼就可以回家了,即使今天抓不到半条,也还有鱼干可以吃。”
富人很不以为然。渔夫笑了,反问富人:“即使我很勤奋地到外海去捕鱼,多抓到的鱼能做什么呢?”
富人理所当然地告诉他:“当然是拿来换取财富啊。”
“换取了财富又要做什么呢?”
富人想了一下,说:“你就可以换一艘更大更好的船,到更远的外海去抓更多鱼,换取更多的财富。”
渔夫还是不为所动:“然后呢?”
富人愣了愣,决定以自己为例开导他:“然后,你就可以去更多地方,赚更多的钱,最后,你就可以像我一样,买间小屋,悠闲地过着乡间生活,什么都不用烦恼。”
听完他的话,渔夫认真地想了半晌,终于说:“也就是说,你劳碌半生,拼命赚钱,最后的生活,就跟我现在的一样?”
爱钱是不是一种罪过?
我将上面的故事,转寄给许多好朋友,并询问他们的感受。很多人看完后都是哈哈大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但是,我接着问,那你会学习这名渔夫吗?
有趣的是,大家都觉得渔夫的话没错,但几乎没有人敢效法!
原因无他,大家都明白,一文钱能逼死英雄好汉。其实,简简单单过生活,的确也很好;然而,这个故事没有告诉我们,渔夫是不是有家累?如果他还有一对年老的父母,一名待产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是不是还能用这么悠闲的态度面对捕鱼这件事,对所谓的金钱和财富毫不在乎?
我们因为爱钱,需要钱,所以为了它劳累、辛苦奔波,却总是无法如愿。有些人便起贼心,用不好的手段来求财,明明是人犯了错,却让“钱”背了黑锅。难怪暗示“有钱是罪恶”的故事还真不少,譬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克劳斯与大克劳斯》,或是格林童话中的《金鹅》,就在说明这些道理。追求财富的故事通常会告诉你,那是一场空(寻宝电影的结局,宝物往往会随着机关启动沉到地底去),就连正面的励志故事都不忘强调钱其实并不重要,仿佛强调了钱就显得庸俗,如果拥戴钱就会让人产生罪恶感。
但是,每天一起床,你还是很清楚地知道,钱不是万能,没钱却是万万不能。
追求财富到底何罪之有?追求财富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一样。有人希望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第一流的大学;有人希望可以让年迈的双亲安享晚年;有人希望带着老婆环游世界;有一个知名艺人的想法更直接,他说:“因为穷过,不想再回头过那种想起来就怕的苦日子。”
有钱,让你买回自己的时间
几乎每个人需要钱的理由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有了钱,就有自由支配的权利,这才是财富的价值所在。早一点存钱,早一点有钱,就能早一点“买回”自己的时间。
量子基金的创办人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从5岁就开始工作,靠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半工半读,之后进入华尔街开启了投资大师的生涯。他在37岁的时候宣布退休,因为“我已经赚到这辈子足够的钱了,于是停止工作,开始从事生命中另外感兴趣的事情”。
他环游世界两次,一次是机车(火车头)之旅,一次是汽车之旅,被列入金氏世界纪录。对他来说,环游世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如果我在旅途中遇害,我会在追逐梦想中愉快地死去,这种死法胜过将来死在华尔街”。
当然,在台湾也有不少人提前退休去圆梦。前安泰人寿资深副总经理陈扬明,在50岁那年提前退休,到花莲过着半隐居生活。台湾慈济功德会副董事长林碧玉,以前是会计师,20岁出头就拥有自己的事业,追随证严法师之后,林碧玉放下经营有成的事业和高尔夫球友,协助证严法师盖医院,以慈善为志业,至今30年。
你要当富人还是渔夫?
回到一开始的故事,我们羡慕渔夫,因为他似乎不需要经历什么辛苦,就可以过得跟退休的富人一样舒服。不过,想跟渔夫过一样的生活,前提是你必须做到清心寡欲,但事实上,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我们有欲望,需要被满足,而满足欲望的方式,即是再清高的说法底下都藏着钱。
因此,我们可以继续羡慕渔夫,但是,你要清楚地明白,大部分人无法达到渔夫的境界,而我们学习的对象应该是那位被挖苦的退休富人。